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炎Unspecified Duodenitis
编码DA51.Z
关键词
索引词Duodenitis、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炎、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 [possible translation]、十二指肠炎 [possible translation]、十二指肠炎症 [possible translation]、消化性十二指肠炎 [possible translation]、十二指肠炎症、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消化性十二指肠炎
别名十二指肠黏膜炎、十二指肠非特异性炎症、十二指肠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91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病程分级
ME24.91慢性ME24.91急性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炎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黏膜的一种炎症性病变,其具体原因尚未明确。这类疾病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为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症状,如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根据病程特征,可被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诊断需通过内镜检查发现黏膜炎性改变,并经组织病理学评估确认。该分类严格排除存在明确致病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克罗恩病等)或其他可定义的十二指肠炎类型。
病因学特征
-
潜在危险因素:
- 虽然病因未明,但临床观察发现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 饮食因素:长期摄入辛辣食物、高脂饮食可能加重黏膜刺激
-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黏膜损伤性药物
- 酒精摄入:过量乙醇摄入可直接损伤黏膜屏障
- 其他因素:吸烟、精神压力等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黏膜修复
-
机制假说:
- 目前认为可能与黏膜防御机制失衡有关,涉及:
- 胃酸异常分泌导致的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
- 黏膜血流调节障碍
- 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受损
- 肠道菌群微环境改变
病理机制
-
黏膜屏障损伤:
- 黏膜完整性破坏导致氢离子反向弥散,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
- 微循环障碍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炎症级联反应:
- 上皮细胞释放IL-8等趋化因子,募集中性粒细胞浸润
- 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等促炎因子
-
适应性改变:
- 长期酸暴露可能导致十二指肠黏膜发生胃型上皮化生
- 化生区域分泌黏液能力下降,更易发生糜烂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中上腹痛:空腹时加重,进食或抑酸剂可部分缓解
- 消化不良:餐后腹胀、嗳气、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
- 隐性失血:慢性病程可能出现粪便潜血阳性或黑便
-
体征特点:
- 一般无特异性体征,严重病例可能出现中上腹轻度压痛
- 慢性贫血患者可见结膜苍白等表现
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炎需通过排除性诊断确立,治疗重点在于消除可疑危险因素、促进黏膜修复。病程中需注意监测黏膜改变,警惕向器质性疾病转化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