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食管柱状化生上皮Unspecified Columnar metaplastic epithelium of the oesophagus

更新时间:2025-06-18 11:17:19
编码DA23.Z

关键词

索引词Columnar metaplastic epithelium of the oesophagus、未特指的食管柱状化生上皮、食管柱状化生上皮、Barrett病、Barrett食管、巴雷特综合征、巴雷特食管、巴雷特病、食管柱状上皮化生、Barrett综合征 [possible translation]、Barrett综合征
缩写肠化
别名食管柱状上皮异型增生、食管柱状上皮变性

(DA23.Z)未特指的食管柱状化生上皮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相关)

  1. 反酸与烧心
    • 胸骨后烧灼感(常见,发生率约70%-80%),夜间加重。
    • 反酸频率与反流严重程度相关(约60%-70%患者有此症状)。
  2. 胸骨后疼痛
    • 非心源性胸痛,可放射至背部(发生率约30%-40%)。
  3. 吞咽困难
    • 间歇性吞咽不畅,多见于合并食管狭窄或炎症时(发生率约10%-20%)。

非典型症状

  1. 无症状
    • 约40%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胃镜检查中偶然发现(UpToDate, 2025)。
  2. 上腹痛或嗳气
    • 部分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约15%-2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内镜下特征

  1. 食管黏膜橘红色改变
    • 食管下段可见橘红色柱状上皮取代正常鳞状上皮(检出率约1%-2%普通人群,GERD患者中约6%-12%)。
    • 短节段(<3cm)较常见(占Barrett食管病例的60%-70%)。
  2. 齿状线上移
    • 鳞柱状上皮交界(SCJ)与胃食管连接部(GEJ)分离(特异性表现)。

组织学特征

  1. 柱状上皮化生
    • 活检可见胃型或肠型柱状上皮,无典型杯状细胞(未特指型)。
    • 肠化生检出率约13.2%(短节段占6%,长节段占1.6%,UpToDate数据)。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内镜检查
    • 确诊金标准,需结合四象限活检(检出异型增生敏感性提高至90%)。
  2. 病理学染色
    • 阿尔辛蓝(AB)染色有助于识别肠化生(阳性率约20%-30%无特异性症状者)。
  3. 食管pH监测
    • 酸暴露时间延长(DeMeester评分≥14.7,见于50%-60%患者)。

危险因素与流行病学

  • 高危人群:男性(OR=1.41)、年龄≥50岁、长期GERD(≥5年风险增加3倍)、肥胖(腹部肥胖OR=2.2)、白种人(中国西北地区发病率1.16%,万方医学网数据)。
  • 保护因素:规律饮茶(OR=0.55,中国西北研究)。

参考文献

  1. UpToDate临床顾问(2025年更新)。
  2.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年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
  3. 中国西北地区Barrett食管流行病学研究(2012年)。
  4. 万方医学网(Barrett's食管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数据)。

注:未特指的食管柱状化生上皮需与Barrett食管(伴肠化生)区分,后者癌变风险显著增高(年风险0.1%-0.5%)。无症状患者建议定期内镜监测(每3-5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