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口腔黏膜非感染性糜烂或溃疡性疾患Other specified Noninfectious erosive or ulcerative disorders of oral mucosa
编码DA01.1Y
关键词
索引词Noninfectious erosive or ulcerative disorders of oral mucosa、其他特指的口腔黏膜非感染性糜烂或溃疡性疾患、免疫大疱病引起的口腔溃疡、免疫大疱病性口腔溃疡、分类于他处的免疫大疱病引起的口腔黏膜受累、物理性损伤引起的口腔溃疡、机械性口腔溃疡、创伤性口腔溃疡、口腔热溃疡、口腔黏膜冻伤、口腔黏膜灼伤、口腔黏膜放射线烧伤、口腔黏膜化学烧伤
缩写OTOMNIED、OTOMNUD
别名非感染性口腔溃疡、特指口腔溃疡、特殊类型口腔溃疡、非感染性口腔糜烂、特殊类型口腔糜烂、非感染性口腔病变、特指口腔黏膜病、其他特指口腔黏膜病
其他特指的口腔黏膜非感染性糜烂或溃疡性疾患(DA01.1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黏膜活检显示特征性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上皮缺损、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排除感染性病原体。
- 免疫组化检测到特定炎症介质(如IL-6、TNF-α)异常表达,支持免疫相关性溃疡。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病变特征:
- 口腔黏膜出现≥1个圆形/椭圆形溃疡(直径2-10mm),边缘清晰,底部覆黄色假膜。
- 病变部位疼痛(VAS评分≥4分),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加剧。
- 排除感染性病因:
- PCR检测排除常见病原体(HSV、HPV、念珠菌等)。
- 明确诱因关联(至少符合一项):
- 机械性创伤史(如牙刷划伤、牙齿误咬)。
- 物理/化学损伤史(热灼伤、放射线暴露、刺激性药物接触)。
- 免疫大疱病(天疱疮、类天疱疮)或系统性疾病(白塞病、克罗恩病)的确诊依据。
- 典型病变特征: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持续时间:
- 急性溃疡(≤2周)或慢性溃疡(>4周)符合病程特征。
- 实验室支持:
- 血清炎症标志物升高(CRP>10 mg/L或ESR>20 mm/h)。
- 特殊部位分布:
- 机械性溃疡:位于受力点(颊黏膜咬合线、舌缘)。
- 免疫性溃疡:多发性、非角化区(唇内侧、软腭)。
- 症状持续时间: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项目] --> B[病因鉴别检查] A --> C[病变评估检查] A --> D[排除性检查]
B --> B1[创伤史问诊] B --> B2[系统性疾病筛查] B2 --> B21[自身抗体检测 ANA/ENA] B2 --> B22[肠道内镜(克罗恩病)]
C --> C1[溃疡形态记录] C --> C2[疼痛评分 VAS] C --> C3[唾液分泌量测定]
D --> D1[病原体PCR检测] D --> D2[真菌涂片/KOH试验] D --> D3[组织活检]
判断逻辑:
- 创伤史问诊:
- 明确牙刷使用习惯、义齿适配性、热食摄入史,机械/物理性溃疡需有明确时间关联。
- 自身抗体检测:
- ANA阳性(≥1:80)提示潜在自身免疫病,需结合口腔外症状(关节痛、皮疹)。
- 溃疡形态记录:
- 单发、边缘整齐→创伤性;多发、基底苍白→免疫性;底部硬结→警惕恶性变。
- 病原体PCR:
- HSV/HPV阴性排除病毒感染;念珠菌阴性排除真菌性口炎。
- 组织活检:
- 上皮缺损+中性粒细胞浸润→非感染性炎症;若见棘层松解→指向天疱疮。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CRP | <5 mg/L | >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免疫性溃疡可能性高 | 排查系统性疾病,监测治疗反应 |
ESR | <20 mm/h(男)<30 mm/h(女) | 持续升高:支持慢性炎症过程(如白塞病) | 联合免疫学检查 |
ANA | 阴性(<1:80) | 阳性:需排查SLE等自身免疫病,尤其伴关节症状者 | 转诊风湿免疫科 |
IL-6/TNF-α | 组织表达阴性 | 免疫组化阳性:证实免疫介导的黏膜损伤 | 考虑局部/全身免疫调节治疗 |
血常规 | WBC 4-10×10⁹/L | 中性粒细胞↑:急性创伤性溃疡;淋巴细胞↑:慢性免疫性溃疡 | 指导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使用 |
唾液pH值 | 6.5-7.5 | <6.0:酸性环境延缓溃疡愈合,常见于胃食管反流患者 | 建议抑酸治疗+口腔碱性漱口水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活检排除感染+明确诱因(创伤/免疫/系统性疾病)。
- 关键鉴别:机械性溃疡需定位创伤源;免疫性溃疡需筛查全身性疾病。
- 治疗导向:
- 创伤性:去除刺激源+屏障修复剂(如透明质酸凝胶)。
- 免疫性:局部激素+系统免疫调节(硫唑嘌呤/秋水仙碱)。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
2.《口腔黏膜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 - Journal of Oral Pathology & Medicine (2024) "Non-infectious oral ulcerations: diagnostic algorit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