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变应性胃炎Other specified Allergic gastritis
编码DA42.4Y
关键词
索引词Allergic gastritis、其他特指的变应性胃炎
缩写AG、Allergic-Gastritis
别名变应性胃炎、过敏性胃黏膜炎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关联情况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病程分级
ME24.91慢性ME24.91急性其他特指的变应性胃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其他特指的变应性胃炎(DA42.4Y)是一种由特定过敏原引发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机体对明确可识别的过敏原(如特定食物成分、药物或接触性致敏物质)产生异常免疫应答。该亚类区别于其他变应性胃炎的核心在于可通过实验室检测或临床观察明确追溯具体致病因子。
病因学特征
-
过敏原暴露机制:
- 特定过敏原识别:主要致敏物质包括食物性抗原(如牛奶、蛋类、坚果)、部分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食品添加剂(如亚硫酸盐、人工色素)。
- 免疫应答通路:过敏原通过消化道接触后,激活黏膜免疫系统,引发胃黏膜特异性炎症反应。
-
免疫反应类型:
- IgE介导型(急性):约占20-30%病例,致敏阶段产生抗原特异性IgE,再次暴露时引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急性黏膜充血、水肿,常伴有全身过敏症状(如荨麻疹)。此型起病急骤但病程较短。
- 细胞介导型(慢性):以Th2型免疫应答为主,特征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细胞因子(IL-4、IL-5、IL-13)释放。此类反应潜伏期长(数小时至数日),易进展为慢性炎症,常合并特应性皮炎等过敏共病。
-
易感因素:
- 遗传易感性:携带HLA-DQ2/8等位基因或存在家族性过敏史者风险增高3-5倍。
- 黏膜屏障缺陷:胃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如claudin-18)表达下调可增加抗原渗透。
- 微生物-免疫互作:肠道菌群紊乱(如双歧杆菌减少)可能通过TLR信号通路加剧Th2极化。
病理机制
-
黏膜病理改变:
- 急性期可见血管扩张伴间质水肿,黏膜表层上皮脱落。
- 慢性期特征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0个/HPF为诊断阈值),伴基底膜纤维化及腺体结构扭曲。
-
分子机制:
- 组胺通过H1受体增加血管通透性,白三烯C4(LTC4)诱导平滑肌收缩。
- TGF-β1上调促进成纤维细胞活化,导致黏膜下纤维化。
临床表现
-
症状谱系:
- 局部症状:餐后上腹绞痛(与胃窦部蠕动增强相关)、早饱感、呕吐(尤其儿童)。
- 过敏相关征象:50%病例伴口腔过敏综合征(如唇部血管性水肿),30%存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500/μL)。
- 并发症警示:长期未控制者可发展为难治性胃轻瘫(源于神经丛炎症),极少数出现过敏性休克(需排除全身性过敏反应)。
-
特殊人群:
- 婴幼儿以呕吐及喂养困难为主要表现,需警惕生长发育障碍(Z评分<-2)。
- 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但更易并发药物交叉过敏(尤其PPI与青霉素类)。
参考文献:根据权威医学资料整理,具体来源包括但不限于ACG临床指南(2021)、J Allergy Clin Immunol相关综述及UpToDate循证数据库。临床决策需结合个体化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