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引起的变应性胃炎Allergic gastritis due to IgE-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
编码DA42.40
关键词
索引词Allergic gastritis due to IgE-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引起的变应性胃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引起的过敏性胃炎、食源性IgE介导的胃肠过敏反应
缩写IgE胃炎、IgE型胃炎
别名食物过敏性胃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胃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关联情况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过敏原
--塑料、胶水或树脂系统中的接触性过敏原--防晒霜中的光过敏原--外用药物中的接触性过敏原--美发产品中的接触性过敏原--低分子量光半抗原--高分子量过敏原--防腐剂或杀菌剂中的光变应原--植物或蔬菜中的光变应原--化妆品中的接触性过敏原--食品香料或添加剂中的接触性过敏原--香料中的光过敏原--金属或金属盐中的接触性过敏原--橡胶化学品中的接触性过敏原--香料中的接触性过敏原--防腐剂或杀菌剂中的接触性过敏原--牙科材料中的接触性过敏原--全身性药物中的接触性过敏原--蛋白质过敏原--药物中的光过敏原--衣服或鞋子中的接触性过敏原--工业杀菌剂、切削油或消毒剂中的接触性过敏原--植物或其他有机物中的接触性过敏原--低分子量半抗原病程分级
--慢性--急性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引起的变应性胃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引起的变应性胃炎(Allergic gastritis due to IgE-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是一种由免疫机制介导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它是由特定食物蛋白未被充分分解而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介导的超敏反应所致。这种过敏反应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水肿、充血、糜烂或溃疡等病理改变。
病因学特征
-
IgE介导的超敏反应机制:
- 该类胃炎的发生机制基于患者对某些食物成分(如牛奶、鸡蛋、坚果等)的致敏性。当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抗原通过胃肠道屏障后,激活免疫系统,促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特异性IgE抗体。
- 累积的IgE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抗原-IgE复合物触发炎症介质(如组胺)的快速释放,引发胃黏膜急性炎症反应。
-
遗传易感因素:
- 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个体易感性增加,特定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IgE应答强度。
-
环境因素:
- 饮食中频繁接触致敏食物是主要诱因,婴幼儿时期过早引入潜在致敏食物可能增加风险。
-
免疫状态变化:
- 免疫调节失衡(如Th2型免疫应答优势)可能增强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病理机制
-
胃黏膜损伤:
- 组胺等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黏膜水肿,严重时导致糜烂或溃疡。长期反复暴露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形成慢性炎症。
-
免疫细胞浸润:
- 黏膜层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主要碱性蛋白(MBP)等物质加重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
-
消化道症状:
- 以上腹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偶见呕血或黑便(提示黏膜出血)。婴幼儿可伴喂养困难及体重增长迟缓。
-
全身性过敏症状:
- 部分患者合并皮肤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时可出现呼吸急促或血压下降,但此类全身表现多提示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
参考文献:上述内容基于权威医疗资源整理而成,具体文献包括但不限于《中华消化杂志》、《临床检验医学》等专业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