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 of large intestine
编码DB35.0
关键词
索引词Hyperplastic polyp of large intestine、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增生性结节 [possible translation]、大肠锯齿状息肉 [possible translation]、大肠增生性结节、大肠锯齿状息肉
同义词Hyperplastic nodule of large intestine、Serrated polyp of large intestine
缩写HPL、HPN
别名增生性息肉、大肠良性息肉、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结肠增生性息肉、直肠增生性息肉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1B13 大肠
XA0D34肛门XA8QB7泄殖腔源性区XA25P9降结肠和结肠右曲XA39S6肛管XA7177降结肠和结肠脾曲XA3AL5升结肠XA1PY9结肠脾曲XA49U1横结肠XA6J68盲肠XA95L3结肠肝曲XA2G13降结肠XA03U9结肠XA33J5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XA4KU2直肠XA8YJ9乙状结肠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大肠增生性息肉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大肠增生性息肉,又称为化生性息肉,是一种良性的结直肠病变。这类息肉由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通常表现为直径较小(多在0.5cm以下)、表面光滑、基底宽广的黏膜隆起。大肠增生性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恶变风险极低,通常与结直肠癌无直接关联。
病因学特征
-
病理特征:
- 增生性息肉由增生的隐窝上皮细胞构成,细胞分化成熟,无显著异型性。
-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黏膜细胞更新与凋亡失衡有关,部分研究提示与局部机械刺激(如粪便摩擦)或代谢因素相关。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
- 饮食因素(如低纤维饮食)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蠕动间接增加风险,但证据尚不充分。
- 目前未发现明确的遗传性致病机制。
病理机制
-
组织学改变:
- 黏膜层隐窝延长、分支增多,杯状细胞数量正常或减少,腺体排列规则,无核分裂象增多。
-
分子机制:
- 分子机制以表观遗传学改变为主(如DNA甲基化),与腺瘤性息肉存在本质差异。
- 部分研究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可能参与增生过程,但尚未达成共识。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绝大多数为无症状偶发,常见于结肠镜筛查。
- 极少数较大息肉(>1cm)可能因表面糜烂导致微量便血,罕见肠梗阻或排便习惯改变。
- 临床处理以观察随访为主,无需特殊干预。
参考文献:
- 杏林普康
- 博禾医生
- 百度百科
- 巢内网
- 有来医生网
请注意,上述信息基于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文献,具体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应以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