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构瘤性息肉Hamartomatous polyp of large intestine
编码DB35.3
关键词
索引词Hamartomatous polyp of large intestine、错构瘤性息肉、单发幼年性大肠息肉、单发大肠Peutz-Jegher息肉
缩写HP、HMP
别名单发大肠Peutz-Jeghers息肉、哈马托马性息肉、大肠良性错构瘤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1B13 大肠
XA0D34肛门XA8QB7泄殖腔源性区XA25P9降结肠和结肠右曲XA39S6肛管XA7177降结肠和结肠脾曲XA3AL5升结肠XA1PY9结肠脾曲XA49U1横结肠XA6J68盲肠XA95L3结肠肝曲XA2G13降结肠XA03U9结肠XA33J5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XA4KU2直肠XA8YJ9乙状结肠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错构瘤性息肉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错构瘤性息肉是一种非肿瘤性的良性畸形,由正常组织的异常形成引起。这类息肉通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数量和分布异常,而不是细胞结构的异常变化。它们可以出现在消化道的多个部位,但本节主要讨论大肠中的错构瘤性息肉,包括单发幼年性大肠息肉、单发大肠Peutz-Jeghers息肉等。
病因学特征
-
遗传因素:
- 错构瘤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某些综合征如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和幼年性结肠息肉病。这些综合征往往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并且是由于特定基因突变所导致。
- PJS是由STK11/LKB1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携带这种突变的个体在胃肠道中容易出现多发性息肉,其中一些可能为错构瘤性息肉。
- 幼年性结肠息肉病则通常不涉及特定已知的基因突变,但其发病机制同样与遗传背景有关,表现为儿童期或青少年早期出现大量息肉。
-
发育异常:
- 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错构瘤性息肉反映了胚胎发育过程中组织构建模式的错误。具体来说,是在胚胎发育阶段,某些组织未能按照正常的程序分化与排列,从而形成了含有正常类型细胞但结构紊乱的肿块。
- 这种发育上的偏差可导致多种类型的正常组织以异常方式混合在一起,例如过多的血管成分、纤维基质以及腺体增生并伴有囊性扩张。
-
其他潜在因素:
- 尽管遗传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慢性炎症反应也被认为可能是促进错构瘤性息肉形成的因素之一。长期存在的局部炎症环境可能会诱导局部组织再生过程中的异常发展。
-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肥胖等可能对错构瘤性息肉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方面的证据尚不够充分。
病理机制
-
组织构成特点:
- 错构瘤性息肉主要由正常组织组成,但其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异常。典型地,它们包含大量的血管和/或纤维基质,这可能导致血供丰富而质地较硬的特点。
- 腺体成分常表现为增生状态,有时伴有囊性扩张,显示出腺体导管系统的异常扩张和扭曲。
-
生长模式:
- 错构瘤性息肉通常呈现为带蒂或无蒂的形式,大小不一,小至几毫米大至数厘米。它们的增长速度一般较慢,但在某些情况下(如PJS患者),息肉数量众多且增长迅速,可能引发急性并发症如肠梗阻或肠套叠。
参考文献:基于上述搜索结果综合整理,未直接引用具体文献条目。
请注意,上述信息基于当前可用的可靠资料进行编写,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框架。对于更深入的研究或特定病例分析,请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及最新研究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