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囊性脊柱裂Unspecified Spina bifida cystica
编码LA02.0Z
关键词
索引词Spina bifida cystica、未特指的囊性脊柱裂、囊性脊柱裂、闭合性脊柱裂、脊柱裂伴脑积水
缩写未特指囊性脊柱裂、囊性脊柱裂-NOS
别名脊柱裂-囊性、脊椎裂-囊性、先天性脊柱裂-囊性型、脊柱畸形-囊性脊柱裂
未特指的囊性脊柱裂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
- MRI显示脊椎椎板缺损伴脊髓或脑膜组织囊性膨出(敏感性 >90%)。
- 膨出囊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信号可见)。
- 临床表现:
- 出生时背部中线可见囊性包块(直径 ≥2 cm)。
- 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下肢肌力减退/截瘫、感觉异常、排泄障碍)。
- 影像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产前筛查异常:
- 孕中期(18-22周)超声显示脊柱连续性中断或背部囊性占位。
- 母体血清AFP(甲胎蛋白)升高(>2.5 MoM)。
- 并发症证据:
- 脑积水体征(头围 > 同年龄97百分位,前囟饱满)。
- 骨骼畸形(马蹄内翻足、脊柱侧弯 ≥10°)。
- 产前筛查异常:
-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影像学不典型,需同时满足:
- 支持条件中的 ≥2 项临床表现。
- 排除其他脊柱闭合不全疾病(如隐性脊柱裂)。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mermaid graph TD A[首选检查] --> B[MRI全脊柱] B --> C[评估膨出内容物] C --> D[脊髓/脑膜/混合型] A --> E[补充检查] E --> F[头颅MRI] F --> G[脑积水评估] E --> H[脊柱X线] H --> I[骨性缺损定位]- 判断逻辑:
- MRI:金标准,需观察膨出内容物性质(脊髓/脑膜)、脊髓栓系及Chiari畸形。
- 超声:产前筛查首选,脊柱连续性中断+囊性占位提示高风险。
- X线:辅助定位骨性缺损节段(腰骶部占80%)。
- 判断逻辑:
-
神经功能评估:
- 肌力分级(MRC量表):
- 异常意义:L3以下肌力≤3级提示运动功能显著受损。
- 尿动力学检查:
- 判断逻辑:残余尿量 > 膀胱容量30% 提示神经源性膀胱。
- 肌力分级(MRC量表):
-
并发症筛查:
- 头颅超声/CT:
- 异常意义:脑室指数(VI) > 0.35 需脑脊液分流术。
- 头颅超声/CT: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产前筛查:
- 母体血清AFP:
-
2.5 MoM:神经管缺陷风险增加5倍(需结合超声)。
-
- 羊水乙酰胆碱酯酶:
- 阳性:特异性 >95%,支持开放型神经管缺陷。
- 母体血清AFP:
-
术后监测:
- 血常规:
- WBC >12×10⁹/L + CRP >50 mg/L:提示术后感染。
- 脑脊液检查:
- 细胞数 >100/μL + 蛋白 >1g/L:提示脑膜炎(分流术并发症)。
- 血常规:
-
遗传学检测:
- MTHFR基因突变(C677T):
- 纯合突变:叶酸代谢障碍,复发风险增加3倍。
- MTHFR基因突变(C677T):
四、总结
- 确诊核心:背部囊性包块 + MRI显示椎板缺损及内容物膨出。
- 关键辅助检查:
- 产前:超声 + AFP → 高风险者行胎儿MRI
- 产后:全脊柱MRI + 神经功能评估
- 实验室重点:
- 产前AFP异常需警惕 → 产后监测感染及脑积水指标
参考文献:
- 《Pediatric Neurosurgery》(Rekate主编, 第4版, 2012)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脊柱裂诊疗共识(2020)
- WHO《先天性畸形诊断与管理指南》(2023修订版)
- 《Neural Tube Defects: From Origin to Treatment》(Oxford,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