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上肢短肢畸形Unspecified Reduction defects of upper limb
编码LB99.Z
关键词
索引词Reduction defects of upper limb、未特指的上肢短肢畸形、上肢短肢畸形
缩写URD
别名上肢短小症、上肢残缺、上肢发育异常-未特指
未特指的上肢短肢畸形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通过产前超声(孕18-22周)或出生后X线检查证实上肢长骨(肱骨、尺骨、桡骨)存在发育不全、部分或完全缺如,且无法归类于其他特指类型的上肢短肢畸形(如桡侧缺如综合征、海豹肢畸形等)。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肢体结构异常:单侧或双侧上肢长度显著缩短(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上),伴以下任一表现:
- 肱骨、尺骨或桡骨的部分/完全缺如
- 手部直接连接于肩部或残留上臂近端
- 排除其他综合征:通过基因检测和临床评估排除已知病因的短肢畸形(如Holt-Oram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桡骨缺失综合征)。
- 肢体结构异常:单侧或双侧上肢长度显著缩短(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上),伴以下任一表现:
-
支持条件(临床辅助证据)
- 产前筛查阳性:孕中期超声显示上肢长骨长度低于同孕周第5百分位数(敏感性70%-85%)。
- 功能受限体征:客观测量的关节活动度降低(肩关节外展<90°或残留肘关节屈伸<45°)。
- 伴随畸形:合并胸廓发育异常或半椎体畸形(发生率10%-20%)。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mermaid graph TD A[影像学检查] --> B[产前超声] A --> C[X线平片] A --> D[三维CT] A --> E[MRI] B --> F[骨长度测量] C --> G[骨形态评估] D --> H[骨缺损三维重建] E --> I[软组织/神经评估] -
判断逻辑
- 产前超声:
- 阳性:肱骨长度≤同孕周均值-2SD → 提示发育停滞
- 需排除:胎儿体位限制导致的假阳性
- X线平片:
- 诊断关键:明确缺失骨段(近端/远端)及残留骨形态
- 鉴别意义:桡骨缺如提示TAR综合征,肱骨缺如提示海豹肢畸形
- 三维CT:
- 适用场景:复杂骨缺损的手术规划
- 判断逻辑:骨缺损体积>正常侧50% → 需假体植入
- MRI:
- 核心价值:评估臂丛神经完整性(神经缺如者禁用牵拉矫正术)
- 产前超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基因检测
- TBX5基因突变阳性:
- 意义:需重新诊断为Holt-Oram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
- 处理:启动心脏超声筛查
- 全外显子组测序阴性:
- 意义:支持"未特指"分类,排除已知单基因病
- TBX5基因突变阳性:
-
生化指标
- 碱性磷酸酶(ALP)升高:
- 意义:提示可能的代谢性骨病(如低磷性佝偻病)
- 处理:检测血磷/维生素D水平
- 血钙正常:
- 意义:排除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导致的骨发育障碍
- 碱性磷酸酶(ALP)升高:
-
血液学检查
- 血小板计数降低:
- 意义:警示血小板减少-桡骨缺失综合征(TAR)可能
- 阈值:<100×10⁹/L需紧急血液科会诊
- 血小板计数降低: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影像学证实长骨缺损+排除特指综合征。
- 检查优先级:产前超声初筛→出生后X线确诊→复杂病例追加CT/MRI。
- 实验室价值:基因检测用于鉴别诊断,生化/血液学检查排除继发病因。
参考文献:
- ICD-11 国际疾病分类(WHO, 2023)
- 《儿童骨关节畸形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2022)
- European Skeletal Dysplasia Network诊断标准(ESD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