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Unspecified Macro reentrant atrial tachycardia
编码BC81.2Z
关键词
索引词Macro reentrant atrial tachycardia、未特指的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MRAT[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possible translation]、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NOS
别名大折返房速、房扑、典型房扑、逆向性典型房扑
未特指的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心内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EPS):
- 三维电解剖标测(如CARTO或EnSite系统)证实存在跨越心房多个区域的大折返环路(折返环周长>200ms)。
- 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拖带标测显示隐匿性融合和起搏后间期≈心动过速周期长度。
- 心内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EPS):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条件):
- 心电图特征:
- 规则的心房率(150-250次/分钟),P波形态异常(非窦性)且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
- P波之间有明确等电位线(区别于典型房扑的锯齿波)。
- 排除其他特定类型:
- 排除三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典型房扑)。
- 排除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激动呈离心性扩散)。
- 心电图特征:
-
支持条件(临床与辅助依据):
- 结构性心脏病证据:
- 心脏超声显示心房扩大(左房内径>40mm)或心房瘢痕(如术后补片强回声)。
- 心脏MRI延迟强化显示心房纤维化。
- 临床症状组合:
- 突发突止的心悸 + 运动耐量下降 + 颈静脉搏动异常(快速规律"a波")。
- 诱发因素:
- 心脏手术/消融病史或甲状腺功能异常(TSH<0.3 mIU/L)。
- 结构性心脏病证据: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即可确诊。
- 若无电生理检查,需同时满足:
- 心电图符合必须条件 + 结构性心脏病证据。
- 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发作/终止过程。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无创检查] A --> C[有创检查] B --> B1[12导联ECG] B --> B2[动态心电图] B --> B3[心脏超声] B --> B4[心脏MRI] C --> C1[心内电生理检查] C1 --> C11[三维电解剖标测] C1 --> C12[拖带标测] -
判断逻辑:
- 12导联ECG:
- P波形态异常+等电位线→提示大折返机制
- 房室传导比例变化(如2:1→4:1)→区别于房颤
- 动态心电图:
- 捕捉阵发性发作(持续>30s)→诊断价值高于单次ECG
- 记录房室传导比例变化→评估血流动力学影响
- 心脏MRI:
- 延迟强化显示心房瘢痕→折返环解剖屏障定位
- 三维标测:
- 激动传播呈首尾相接→确诊大折返
- 电压图显示低电压区(<0.5mV)→瘢痕定位
- 12导联ECG: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值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甲状腺功能(TSH) | 0.3-4.5 mIU/L | <0.3→甲亢诱发 | 抗甲亢治疗 |
血钾 | 3.5-5.0 mmol/L | <3.5→促发心律失常 | 静脉补钾 |
BNP | <100 pg/mL | >400→提示心衰 | 利尿剂+心率控制 |
肌钙蛋白I | <0.04 ng/mL | 0.04-0.4→心肌牵拉损伤 | 排除心肌梗死 |
CRP | <5 mg/L | >20→炎症加重重构 | 抗炎治疗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三维电解剖标测证实大折返环路
- 关键鉴别:P波间等电位线 vs 房扑锯齿波
- 治疗基础:明确解剖屏障(瘢痕/瓣环)
- 实验室重点:纠正甲状腺功能与电解质紊乱
参考文献:
- Calkins H, et al. 2017 HRS/EHRA/ECAS/APHRS/SOLAECE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Arrhythmias. Heart Rhythm
- Heist EK, et al. Mechanisms of Organized Atrial Tachycardias. 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
-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2020 ESC Guidelines for AF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