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传导疾患Unspecified Conduction disorders
编码BC63.Z
关键词
索引词Conduction disorders、未特指的传导疾患、传导疾患、Adams-Stokes-Morgagni综合征、Adams-Stokes-Morgagni病、阿斯发作、阿-斯综合征、Adams Stokes癫痫发作、心脏传导阻滞NOS、阿-斯综合征发作、Adams Stokes发作、Adams Stokes综合征
缩写未特指传导疾患、未特指的传导障碍
别名Unspecified-conduction-disorder、Nonspecified-conduction-disease
未特指的传导疾患(BC63.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心电图动态监测:
- 持续或间歇性记录到传导系统功能障碍的直接证据(如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房室分离等)。
- 排除其他特指传导疾患(如完全性房室阻滞BC63.2、束支阻滞BC63.3-BC63.4等)。
- 心电图动态监测: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心电图异常:
- 至少满足以下一项:
- PR间期 > 200ms(一度房室阻滞)
- 间歇性QRS波群增宽 ≥ 120ms(室内传导延缓)
- 房室分离伴心室率 < 50次/分
- 排除特定病因:
- 无急性心肌梗死、药物中毒(如洋地黄)、明确结构性心脏病(需超声心动图证实)。
- 心电图异常: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心悸(30%-50%)、乏力(40%-60%)或晕厥(10%-20%)
- 脉搏不规则(60%-80%)或S1心音减弱(50%-70%)
- 危险因素:
- 年龄 > 60岁、糖尿病史、电解质紊乱(血钾 < 3.5或 > 5.5 mmol/L)
- 动态监测异常:
- Holter记录到 > 3秒的心脏停搏或阵发性高度房室阻滞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项目] --> B[基础评估] A --> C[电生理检查] A --> D[病因筛查] B --> B1[心电图] B --> B2[血压/脉搏监测] C --> C1[Holter动态心电图] C --> C2[电生理检查] D --> D1[超声心动图] D --> D2[冠脉CTA] D --> D3[电解质/心肌标志物]
- 判断逻辑:
- 心电图(B1):
- PR间期延长:>200ms提示房室结传导延缓,需排除药物影响。
- QRS增宽:≥120ms需鉴别束支阻滞与室内差异性传导。
- Holter监测(C1):
- 捕捉间歇性传导障碍,若记录到>3秒停搏或莫氏II型阻滞,提示高危。
- 超声心动图(D1):
- 发现结构性病变(如心室扩大)则指向继发性传导障碍,需重新分类。
- 电解质检测(D3):
- 血钾<3.5 mmol/L可加重传导延缓,纠正后异常消失则支持代谢性病因。
- 心电图(B1):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钾 | 3.5-5.0 mmol/L | <3.5:加重传导延缓,需补钾;>5.5:抑制传导,需透析/降钾治疗。 |
肌钙蛋白I | <0.04 ng/mL | 升高:提示心肌损伤,需排查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的继发性传导障碍。 |
TSH | 0.4-4.0 mIU/L | >10 mIU/L: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需激素替代治疗。 |
CRP | <5 mg/L | >20 mg/L:提示炎症活动(如心肌炎),需进一步行心脏MRI。 |
地高辛血药浓度 | 0.5-2.0 ng/mL | >2.0 ng/mL:提示中毒风险,立即停药并给予地高辛抗体片段。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心电图动态监测排除特定传导疾患(如束支阻滞),并记录到不明原因的传导功能障碍。
- 关键鉴别:超声心动图排除结构性心脏病,电解质检测排除可逆性代谢因素。
- 风险分层:Holter监测中>3秒停搏或晕厥史需植入起搏器。
参考文献: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ACC/AHA/HRS心动过缓临床管理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年心律失常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