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编码BA41.1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非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收缩期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前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前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右心室受累、急性下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下壁梗死、急性下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右心室受累、其他部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他部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右心室受累
同义词Acute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 - [n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on systolic time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on q 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non STEMI - [n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别名NSTEMI、非STEMI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6CK2 心脏壁
XA6GR4心脏基底部侧壁XA60V2心脏后间壁XA7D76心脏后基底壁XA3RM8心脏下壁XA2RT9心脏前间壁XA1HH6心脏高侧壁XA4U99心脏前壁心尖部XA8ZQ8心脏尖侧壁XA2H88心脏后下壁XA5W05心脏前侧壁XA3XS7心脏侧壁XA01U7心脏正后壁XA83Q5心脏间壁XA7RE3心脏前壁XA61Y9心脏下侧壁XA4RC1心脏后侧壁关联情况
BA5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BA52.Z未特指部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BA52.1自体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BA52.1Z未特指的自体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BA52.2非自体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BA52.11自体旁路移植静脉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BA52.0自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BA52.10自体旁路移植动脉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心电图上没有ST段的抬高表现,但患者表现出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20分钟,并且血液中的心肌坏死标记物如肌钙蛋白(Troponin)水平升高。这种类型的心肌梗死通常反映了冠状动脉部分闭塞导致的心肌损伤,但未达到完全阻断血流的程度。
病因学特征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 冠状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在某些条件下变得不稳定,可能发生破裂或糜烂。
- 斑块破裂后,暴露出内部的脂质核心和胶原纤维,触发了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过程,导致局部血栓形成。
- 这些血栓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的不完全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但未完全梗死。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NSTEMI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壁的病变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减少。
- 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进一步阻碍血流,加剧心肌缺血。
- 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导致暂时性的血流减少,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 其他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NSTEMI的风险。
病理机制
-
心肌缺血:
- 当冠状动脉部分闭塞时,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代谢障碍。
- 缺血区域的心肌细胞逐渐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释放出心肌坏死标记物如肌钙蛋白进入血液循环。
-
心电图改变:
- 心电图上表现为无ST段抬高,但可能有T波倒置或ST段压低,反映心肌缺血。
- 由于心肌缺血程度较轻,未达到完全闭塞,因此不会出现ST段抬高。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胸痛: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闷痛或烧灼感,疼痛可放射至左肩、颈部或下颌。
- 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20分钟,且不易缓解。
-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 心电图改变:心电图上无ST段抬高,但可能有T波倒置或ST段压低。
- 心肌坏死标记物:血液中肌钙蛋白等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升高。
参考文献:心血管病学教科书(如《Braunwald心脏病学》)、临床指南(如ESC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