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编码BA41
子码范围BA41.0 - BA41.Z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同义词cardiac attack、heart attack、acute cardiac infarction、acute MI - [myocardial infarction]、acute myocardial infarct NO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OS、AMI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ardiac infarct、cardiac infarction、infarction of heart、myocardial infarct NOS、myocardial infarction, NOS、ventricular infarction、ventricular infarct、MI - [myocardial infarction]、heart apoplexy、心脏性事件、心脏病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MI[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NOS、AMI[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心脏梗死、心肌梗死NOS、心室梗死、MI[心肌梗死]、心脏卒中
缩写AMI、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别名心肌梗死、心肌梗塞、心脏梗塞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6CK2 心脏壁
XA6GR4心脏基底部侧壁XA60V2心脏后间壁XA7D76心脏后基底壁XA3RM8心脏下壁XA2RT9心脏前间壁XA1HH6心脏高侧壁XA4U99心脏前壁心尖部XA8ZQ8心脏尖侧壁XA2H88心脏后下壁XA5W05心脏前侧壁XA3XS7心脏侧壁XA01U7心脏正后壁XA83Q5心脏间壁XA7RE3心脏前壁XA61Y9心脏下侧壁XA4RC1心脏后侧壁临床表现
XA4RC1其他特指的心力衰竭XA4RC1未特指的心力衰竭XA4RC1右心室衰竭XA4RC1高输出综合征XA4RC1双心室衰竭XA4RC1充血性心力衰竭BD11 左心室衰竭
BD11.0射血分数保留的左心室衰竭BD11.2射血分数减低的左心室衰竭BD11.Z未特指的左心室衰竭BD11.1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性中断或显著减少,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持续性胸痛(通常超过20分钟)、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的异常升高。根据国际共识,心肌梗死的诊断需满足心肌缺血证据(如症状、心电图或影像学改变)与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升高相结合的条件。
病因学特征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约95%的AMI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急性闭塞。易损斑块多表现为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及局部炎症细胞浸润。
-
冠状动脉痉挛:
- 严重冠状动脉痉挛可致管腔完全闭塞,引发透壁性心肌缺血,多见于吸烟或可卡因滥用者,部分病例无显著冠脉狭窄。
-
其他诱因:
- 血流动力学失衡: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导致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
- 氧需-供失衡:剧烈运动、情绪应激或高血压危象时心肌耗氧量激增;
- 高凝状态:如脱水、感染、创伤等促使血栓形成;
-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因:冠脉栓塞、夹层或血管炎(罕见)。
病理机制
-
冠脉阻塞与缺血级联反应:
- 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激活与凝血酶生成引发闭塞性血栓,心肌血流中断。缺血4-6分钟即可致不可逆损伤,20-30分钟后心肌细胞开始坏死,2-4小时内进展为透壁性梗死。
-
心肌坏死与修复:
- 坏死心肌初期表现为收缩带坏死,随后炎症细胞浸润并启动纤维化修复。大面积梗死可并发室壁瘤、心脏破裂或乳头肌功能不全。
-
功能与电生理异常:
- 坏死及顿抑心肌导致收缩力下降,引发心力衰竭;缺血区电活动紊乱可诱发室颤或传导阻滞,为猝死主因。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典型胸痛: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至左肩、下颌或背部,硝酸酯类药物不缓解;
- 非典型表现:女性、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多见无痛性心肌梗死,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或晕厥;
-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冷汗、濒死感。
-
体征:
- 低血压、心动过速/缓、肺部湿啰音(左心衰征);心尖区新发收缩期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或室间隔穿孔)。
-
辅助检查:
- 心电图:ST段抬高(STEMI)或ST段压低/T波倒置(NSTEMI);
- 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 实验室检查:高敏肌钙蛋白(hs-cTn)较基线值显著升高且符合动态变化模式。
以上信息基于当前医学知识整理而成,旨在提供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全面深入的理解。对于具体的诊断依据及处理措施,请参考专业指南并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意见。
参考文献:国际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Braunwald心脏病学》等相关权威教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