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动脉闭塞Acute lower limb arterial occlusion
编码BD30.2
子码范围BD30.20 - BD30.2Z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lower limb arterial occlusion
缩写急性下肢A.O.、急性LAO、急性LAA闭塞
别名急性腿动脉闭塞、急性下肢血栓、急性下肢血管堵塞、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急性下肢动脉阻塞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8DW5 下肢动脉
XA7WF1股内侧肌分支XA9EP9旋股外侧动脉XA6QR6足底外侧动脉XA41L4足背动脉XA42R8腘动脉膝下内侧动脉支XA9TP5膝降动脉肌肉关节支XA6920旋股内侧动脉XA0PT7胫前动脉肌支XA44K1腘动脉XA1QB3膝下内侧动脉XA2JF3股动脉XA6LK2胫后动脉XA5687膝上外侧动脉浅支XA4B67膝下外侧动脉XA1YF2腓动脉穿支至胫后动脉XA7BL5胫前返动脉XA0DB6旋股内侧动脉升支XA19F5膝上外侧动脉深支XA3SV6旋股外侧动脉降支XA8YC8股总动脉XA5PP5股浅动脉XA6CN3胫前动脉XA4K68内踝前动脉XA4XR2旋股外侧动脉横支XA5LB1膝中动脉XA91J1踝前外侧动脉XA33D9胫后返动脉XA8J55第三或第四穿动脉XA08Q7腓肠动脉XA7DF6旋股内侧动脉降支深支XA2Z59第二穿动脉XA4VS8腓动脉交通支至胫前动脉XA3KL5股深动脉XA0GA4穿动脉XA09P5膝降动脉隐支XA61E8髋臼支XA9GM6腓动脉XA7PN1足底内侧动脉XA2DD1股骨和膝关节表面分支XA5BU3旋股外侧动脉升支XA7W56旋股内侧动脉降支浅支XA3CV5膝降动脉XA2GU0第一穿动脉XA15J8旋股内侧动脉降支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是指由于血栓、栓子或其他物质阻塞了下肢的主要动脉管腔,导致肢体突然出现严重的缺血症状。这种状况通常会导致肢体组织迅速缺氧和营养不良,进而引发疼痛、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潜在的组织坏死。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防止永久性损伤或截肢。
病因学特征
-
血栓形成与栓塞机制:
- 原位血栓形成: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当血管内皮受损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激活,从而在病变部位形成血栓。
- 栓塞性病因: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产生的栓子脱落并随血液循环到达下肢动脉,引起急性闭塞。
- 医源性因素:包括血管介入操作、导管插入等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栓形成。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心源性栓塞源: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或心室附壁血栓是栓塞最常见的来源。
- 高凝状态: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如抗凝血酶Ⅲ缺乏)或获得性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 慢性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最常见的基础病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加速动脉壁损伤和斑块破裂。
病理机制
-
血管闭塞过程:
- 血栓或栓子阻塞下肢动脉后,远端组织血流中断,氧和营养物质供应急剧减少。
- 缺血区无氧代谢导致乳酸堆积,细胞膜离子泵功能障碍,最终引发细胞死亡。
- 持续缺血6-8小时可导致不可逆的肌肉和神经坏死。
-
缺血-再灌注损伤:
- 血流恢复后,大量活性氧自由基爆发性生成,钙离子内流超载,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
- 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导致白细胞黏附和炎性因子释放,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突发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持续性剧痛,抬高肢体时加重。
- 皮温与颜色改变:皮肤苍白→花斑样→发绀,皮温较对侧降低≥2℃。
- 感觉与运动障碍:早期麻木或感觉过敏,晚期出现肌肉僵硬或麻痹。
- 动脉搏动消失:闭塞平面以下动脉(如股动脉、腘动脉)搏动不可触及。
- 组织坏死征象:发病12-24小时后可能出现皮肤水疱、僵硬或坏疽。
参考文献:根据《中华医学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相关医学期刊中关于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研究报告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