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栓形成性下肢动脉闭塞Acute thrombotic lower limb arterial occlusion
编码BD30.21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thrombotic lower limb arterial occlusion、急性血栓形成性下肢动脉闭塞、急性血栓形成性股总动脉闭塞、股总动脉血栓形成、急性血栓形成性股浅动脉闭塞、股浅动脉血栓形成、急性血栓形成性腘动脉闭塞、腘动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缩写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别名急性下肢动脉阻塞、下肢动脉急性血栓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8DW5 下肢动脉
XA7WF1股内侧肌分支XA9EP9旋股外侧动脉XA6QR6足底外侧动脉XA41L4足背动脉XA42R8腘动脉膝下内侧动脉支XA9TP5膝降动脉肌肉关节支XA6920旋股内侧动脉XA0PT7胫前动脉肌支XA44K1腘动脉XA1QB3膝下内侧动脉XA2JF3股动脉XA6LK2胫后动脉XA5687膝上外侧动脉浅支XA4B67膝下外侧动脉XA1YF2腓动脉穿支至胫后动脉XA7BL5胫前返动脉XA0DB6旋股内侧动脉升支XA19F5膝上外侧动脉深支XA3SV6旋股外侧动脉降支XA8YC8股总动脉XA5PP5股浅动脉XA6CN3胫前动脉XA4K68内踝前动脉XA4XR2旋股外侧动脉横支XA5LB1膝中动脉XA91J1踝前外侧动脉XA33D9胫后返动脉XA8J55第三或第四穿动脉XA08Q7腓肠动脉XA7DF6旋股内侧动脉降支深支XA2Z59第二穿动脉XA4VS8腓动脉交通支至胫前动脉XA3KL5股深动脉XA0GA4穿动脉XA09P5膝降动脉隐支XA61E8髋臼支XA9GM6腓动脉XA7PN1足底内侧动脉XA2DD1股骨和膝关节表面分支XA5BU3旋股外侧动脉升支XA7W56旋股内侧动脉降支浅支XA3CV5膝降动脉XA2GU0第一穿动脉XA15J8旋股内侧动脉降支急性血栓形成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急性血栓形成性下肢动脉闭塞(Acute thrombotic lower limb arterial occlusion)是一种突发性血管急症,其特征为下肢动脉内原位血栓快速形成并完全阻塞管腔,导致远端组织急性缺血。好发部位包括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及腘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易累及的区域。根据ICD-11编码系统,该病症归类于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下的一个具体类型(BD30.21)。
病因学特征
-
原发因素: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此为最常见诱因,斑块破裂后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聚集及凝血级联反应,形成闭塞性血栓。
- 高凝状态:遗传性凝血异常(如蛋白C/S缺乏)或获得性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恶性肿瘤、妊娠)可增加血栓风险。
- 血管内皮损伤:直接创伤、介入手术操作或血管炎性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诱发局部血栓形成。
-
继发或促发因素:
- 心血管疾病:房颤或心肌梗死可能导致栓塞性闭塞(需与原位血栓鉴别),心脏瓣膜病或人工瓣膜可增加血栓脱落风险。
- 血流动力学异常:长期制动、脱水或低血压状态导致血流缓慢,促进血栓形成。
-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通过加速动脉硬化间接促进血栓发生。
- 吸烟:尼古丁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病理机制
-
血栓形成过程:
-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内皮损伤部位,血小板激活并释放ADP、血栓素A2等介质,进一步招募血小板形成白色血栓。
- 凝血酶生成促使纤维蛋白网形成,混合红细胞后发展为稳固的红色血栓,最终完全阻塞血管腔。
-
缺血级联反应:
- 急性缺血导致细胞无氧代谢,乳酸堆积引发酸中毒,同时钠钾泵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水肿。
- 持续缺氧6-8小时后,骨骼肌细胞开始坏死;12小时后神经功能不可逆丧失;24小时内可进展为肌肉坏疽。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6P”征):
- 疼痛(Pain):静息痛为主,活动后加剧,镇痛药难以缓解。
- 苍白(Pallor):闭塞远端皮肤呈蜡白色,抬高患肢时加重。
- 无脉(Pulselessness):多节段动脉搏动消失(需双侧对比触诊)。
- 感觉异常(Paresthesia):早期为麻木感,进展期出现感觉丧失。
- 运动障碍(Paralysis):肌力下降至完全瘫痪提示预后不良。
- 皮温变化(Poikilothermia):患肢皮温较健侧降低至少2℃(需用温度计客观测量)。
-
其他重要体征: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3秒)。
- 严重缺血时出现张力性水疱或皮肤大理石样花纹。
- 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全身发热,但孤立性肢体缺血早期体温多正常。
参考文献:上述信息来源于多个医学资料网站,如《民福康》、《挂号网》、《医学全在线》及《A+医学百科》,综合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