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缺乏性贫血Copper deficiency anaemia

更新时间:2025-06-18 10:52:16
编码3A03.3

关键词

索引词Copper deficiency anaemia、铜缺乏性贫血、铜缺乏引起的贫血
同义词Anaemia due to copper deficiency
缩写铜缺贫、铜缺乏贫血
别名铜缺乏所致贫血、低铜血症相关贫血、铜不足性贫血

铜缺乏性贫血(ICD-11 3A03.3)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1. 乏力与活动耐力下降
    • 因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组织缺氧,表现为持续性疲劳(高,80%-90%)。
  2. 神经精神症状
    • 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较少见,10%-20%)。
    • 严重时可出现认知障碍或痴呆(罕见,<5%)。
  3. 消化系统症状
    • 食欲减退、慢性腹泻(常见,60%-70%)。

非特异性症状

  1. 皮肤黏膜改变
    • 皮肤干燥、毛发褪色(如红发变黄、黑发变灰)(常见,50%-70%)。
    • 指甲脆弱易断(低,20%-3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贫血相关体征
    • 面色苍白、结膜苍白(高,90%-95%)。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常规显示MCV、MCH降低)(高,80%-90%)。
  2. 神经系统体征
    • 深感觉减退(如振动觉、位置觉异常)、腱反射减弱(较少见,15%-25%)。
    • 病理征阳性(如Babinski征)(罕见,<5%)。

血液系统异常

  1.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白细胞计数降低(常见,40%-60%)。
  2. 铁代谢紊乱
    • 血清铁降低但铁蛋白正常或升高(反映铁利用障碍)(高,70%-8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铜代谢指标
    • 血清铜降低(<800 µg/L,正常范围800-1550 µg/L)(高,90%-95%)。
    • 铜蓝蛋白降低(<16 mg/dl,正常范围16-45 mg/dl)(高,85%-90%)。
  2. 骨髓检查
    • 红细胞系增生伴成熟停滞,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增多(特异性高,但临床较少常规开展)。
  3. 影像学表现
    • 脊髓MRI异常(如颈段脊髓后索长T2信号)(仅见于合并铜缺乏性脊髓病,罕见,<5%)。

文献依据

  • 默沙东诊疗手册指出铜缺乏可导致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脊髓后索损害)。
  • 临床病例研究(豆丁网)显示铜缺乏性贫血患者血清铜及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神经症状与贫血并存。
  • 病理机制:铜是亚铁氧化酶(CP)的关键成分,其缺乏导致铁代谢障碍及血红蛋白合成受阻(参考《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临床表现因基础病因(如胃肠术后、长期肠外营养)及合并症(如锌过量)而异。儿童患者以生长迟缓和骨骼异常为主,成人则以贫血及神经病变为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