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引发的左上腹隐痛,主要是胃黏膜的保护能力和损伤因素失衡导致的。当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受损时,胃酸和胃蛋白酶会持续侵蚀黏膜下层组织,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这种疼痛有明显的规律:空腹时胃酸浓度高,对黏膜的刺激更强;吃完饭后胃泌素分泌多,又会引发第二次胃酸分泌高峰,所以疼痛会反复。大概40%的患者会在夜里痛醒,这和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的夜间胃酸分泌反流有关。
胃溃疡的常见症状
胃溃疡会有多种症状:70%以上的患者吃完饭后会觉得胀,这是因为胃排空慢,食物积在胃里撑着了;65%的人会有反酸、烧心的感觉,这是因为食管和胃之间的括约肌压力降低,胃酸容易反流上去;经常打嗝可能是因为吞咽了太多空气,或者胃里气体多。如果溃疡伤到血管,15%-25%的人会呕血,血经过胃酸作用会变成咖啡色;还有35%的人会拉黑便,这说明每天消化道出血超过50毫升。最近研究发现,大概三分之一的患者会体重下降,主要是因为疼痛不想吃东西,再加上代谢变快。
胃溃疡的主要诊断方法
诊断胃溃疡主要靠两方面检查:胃镜是核心手段,能直接看到溃疡的样子、位置和严重程度,取组织活检的准确率超过95%;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非侵入性的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敏感度超过90%,胃溃疡患者中60%-80%都能查到这种菌。如果溃疡长在胃角、胃窦交界这些特殊位置,建议结合超声内镜或增强CT检查,排除恶性的可能。
容易混淆的其他疾病
有些其他疾病也会引起类似的左上腹疼痛,需要区分开:
- 脾脏疾病:脾脏肿大时,左肋下敲着会痛,还会很早就觉得饱,血常规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减少;
- 胰腺病变:比如胰头癌,会有中上腹持续的钝痛,往背部放射,还会体重下降、血糖异常;
- 神经源性疼痛:比如带状疱疹发作前,会沿着肋间神经出现灼痛,但皮肤还没长疱疹;
- 心血管神经症:焦虑的时候会觉得左胸不舒服,但心电图动态监测没有缺血表现;
- 结肠功能紊乱:比如结肠脾曲综合征,吃完东西后左上腹会胀痛,排完便或放屁后缓解。
生活中如何预防和缓解胃溃疡
生活中做好这五个方面能帮助缓解和预防胃溃疡:
- 调整饮食:吃低脂高蛋白的食物,比如豆腐、鸡胸肉,别喝酒,酒精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 管理压力:每天做15分钟腹式呼吸训练,能让压力激素皮质醇降低20%-25%;
- 谨慎用药:尽量不用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加重胃黏膜损伤;
- 改善睡眠:尽量23点前入睡,深度睡眠时胃黏膜的血流量会增加约40%;
- 戒烟:戒烟6个月后,85%的人的胃黏膜血液循环会变好,黏液分泌功能也能恢复。
这些情况要立即去急诊
如果出现以下五个危险信号,要及时去急诊:
- 疼痛规律变了,而且持续超过2小时;
- 7天内体重下降超过2公斤;
- 连续3次大便潜血阳性;
- 出现吞咽困难;
- 5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消化道症状。
根据2023年的《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所有刚确诊的胃溃疡患者都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用四联疗法能让复发率从60%降到5%以下。规范治疗8-12周后,75%-90%的人的胃黏膜能愈合。治疗期间要定期做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排除恶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