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当血管壁出现老化、退化(也就是“退行性改变”)时,可能会引发两种严重问题——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据流行病学研究,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主动脉夹层:血管壁的“分层危机”
主动脉夹层其实就是主动脉的内膜撕裂了,血流钻进血管壁的中层,把血管分成了真假两个腔。如果急性夹层没及时治疗,发病48小时内的死亡率能达到50%,典型症状是突然发作的剧烈胸痛,大约70%的患者还会出现血压异常升高。按照Stanford分型,如果夹层累及升主动脉(称为A型),属于高危情况,需要紧急手术;如果只局限在降主动脉(称为B型),可以先考虑药物治疗。
血压管理是夹层治疗的核心,最新指南建议把收缩压控制在120-130mmHg之间。严格控压能降低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减少血管进一步受损的风险。高危患者建议用动态血压监测加上家庭自测的方式,双重监控血压变化。
主动脉瘤:隐匿的“血管扩张”
主动脉瘤是指血管某一段扩张到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瘤体越大,破裂风险越高——直径超过5厘米的动脉瘤,一年破裂的风险有10%-20%。监测要按瘤体大小分级:小于4厘米的,每年查一次CT;4-5厘米的,每6个月查一次;超过5厘米或者一年生长速度超过0.5厘米的,需要评估手术指征。
动脉瘤的位置会影响症状表现,胸主动脉瘤因为位置较深,早期更难被发现。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CT血管造影(CTA)能给出精确的血管结构信息,超声则适合长期随访监测。
五维防护:帮血管“抗老”的日常方法
- 血压要盯紧
把医院测量和家庭自测结合起来,尤其要关注早上起床后的“晨峰血压”和夜间血压是否达标。血压稳定才能减少血管承受的压力。 - 定期做影像筛查
40岁以上人群每5年做一次主动脉CTA检查;如果有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缩短到2-3年。超声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工具,方便又无创。 - 运动选对才有用
推荐游泳、快走这类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运动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比如30岁的人,最大心率约190,运动时保持114-133次/分钟就行)。像举重、蹦极这种会让血压突然飙升的活动,一定要避免。 - 吃对食物养血管
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大概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多吃富含弹性蛋白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动物软骨。如果要补充Omega-3脂肪酸,需注意与抗凝药物的相互作用,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 改掉伤血管的习惯
彻底戒烟能让动脉硬化进程减缓3倍;喝酒要限量,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约一瓶500ml啤酒),女性不超过15克。同时要管好血脂、血糖,它们都是损伤血管的“隐形敌人”。
如果血管有退行性改变但没症状,建议建立动态观察档案,定期用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弹性。最新研究发现,规律做有氧运动加上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橄榄油),能让动脉硬化进展速度降低约20%。
其实血管健康就像保养家里的水管——日常维护比突发问题后的抢修管用多了。我们要像爱护心脏一样爱护主动脉,从控制血压、定期筛查、选对运动、调整饮食这些小事做起,才能让血管保持“年轻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