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发生率更高。有研究发现,规范的护理能让Ⅰ-Ⅱ期压疮的愈合时间缩短近4成。下面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讲讲肿瘤患者压疮护理的四大核心策略。
一、伤口处理的科学分级管理
压疮要按分期差异化护理:
- Ⅰ期红斑:关键是避免摩擦损伤,建议用含透明质酸的皮肤保护剂,在皮肤表面形成防护膜;
- Ⅱ期表皮破损:用银离子敷料预防感染,同时保持创面湿润;
- Ⅲ-Ⅳ期深部损伤:需在专业医护指导下用藻酸盐敷料,配合定期清创。
清创要遵循“湿性愈合”原则:先用生理盐水打湿创面,再用无菌纱布轻柔擦拭。若创面出现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或患者体温异常,要及时排查感染。紫外线照射治疗时,需控制距离(30-50厘米)和时长(单次15分钟),避免医源性损伤。
二、体位管理的优化方案
现代护理推荐“123体位管理法”:
- 每1小时交替体位(如仰卧与侧卧);
- 每2小时调整受压部位角度(抬高30度);
- 每3小时帮患者做被动关节活动(如活动手脚)。
减压设备选择要点:
- 气垫床气囊压力维持在30-45毫米汞柱;
- 骨突部位(如骶尾、脚踝)优先用硅胶减压垫,比传统棉垫减压效果好6成;
- 避免90°侧卧位,推荐30°倾斜卧位。
临床实践显示,配合电子监测设备能提升体位管理的依从性,有家医院用这种方法让压疮复发率降低了57%。
三、皮肤护理的细节规范
清洁护理需注意:
- 选pH值5.5的弱酸性清洁剂,保护皮肤屏障;
- 失禁患者用“三明治”护理法:湿巾擦拭→护肤喷雾→隔离霜涂抹;
- 别用75%酒精直接擦创面,会破坏新生组织。
营养支持要点:
- 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2-1.5克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
- 补充维生素C(新鲜蔬果)和锌(瘦肉、坚果)促进修复;
- 推荐“少量多餐”,每3小时补充营养。
临床数据显示,规范营养支持能让压疮愈合速度快3成。
四、监测预警体系构建
建立“五色分级预警系统”,按皮肤状况分级处理: | 颜色等级 | 对应症状 | 处理措施 |
---|---|---|---|
绿色 | 皮肤完整无红斑 | 常规护理 | |
蓝色 | 局部发红可消退 | 加强观察 | |
黄色 | 红斑持续不消退 | 启动干预(换体位、用保护剂) | |
橙色 | 起水泡或破溃 | 专业处理 | |
红色 | 渗液或坏死 | 紧急处置 |
配合Braden评分(含感知、潮湿、活动等6项指标),总分≤12分时需启动特别护理预案。每日动态监测能早期预警,降低并发症风险。
常见护理误区警示
- 避免传统烤灯:红外线灯易导致局部过热,建议用新型LED红光治疗仪;
- 别频繁换敷料:现代敷料更换周期可达3-5天,频繁更换影响愈合;
- 勿暴力清创:顽固性结痂用含酶清创剂软化,别硬擦。
系统化实施上述策略,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中需动态评估患者状况,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