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咱们日常日子过得舒坦不舒坦。现在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人越来越多,其实通过科学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有效改善肠道功能。下面这五个方法,结合了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给大家说说怎么系统性护肠道。
饮食管理:吃对了,肠道环境才好
膳食纤维是肠子正常工作的“基础原料”,每天建议吃25-30克。可以慢慢加量,比如每天多吃5克,这样不容易肚子胀。像奇亚籽这种含可溶性纤维多的食物,吸水膨胀的能力强,早餐加一点(比如15克)就能让便便的性状变好些。
喝水得抓准三个时间点:早上起床空腹喝300毫升温水,能直接刺激肠子动起来;吃饭前适量喝口水,还能增强饱腹感;下午4点前要喝够2000毫升。有些朋友喝含电解质的弱碱性水,会觉得更管用。
运动干预:动一动,激活肠道动力
老坐着不动的人,肠子传输便便的速度比爱动的人慢30%左右。可以试试分时段动:早上起来做5分钟脊柱激活动作(比如猫牛式),拉伸腰腹;中午揉10分钟肚子,顺着顺时针方向按;晚上睡前做15分钟桥式运动,放松盆底肌。像膝胸卧位这种姿势,还能让肠子传输效率提高25%左右。
排便训练:姿势对、习惯好,排便不费劲
现在人上厕所的姿势不对,容易拉不出来。可以在脚下放个小凳子,让膝盖比髋部高(屈髋角度约30度),这样肠道的角度能调到140度左右,更利于便便排出。每天固定时间去试试排便,比如早餐后10分钟,慢慢养成生理反射。平时还能躺着模拟排便动作,练一练盆底肌的协调性。
物理刺激:揉敷结合,帮肠子动起来
揉肚子得讲方法: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200下,重点揉肚脐两边三指宽的天枢穴附近。用40℃左右的粗盐袋热敷肚子,顺着经络揉一揉,对慢传输型便秘有帮助,但得注意温度别太高,避免烫伤皮肤。
医学指导:遇到问题,得找医生规范处理
要是基础方法试了一段时间不管用,得找医生看看。医生可能会用一些帮助软化便便的方法,或者建议补充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再加上膳食纤维,帮着调整肠道菌群平衡。要是便秘越来越重,或者排便习惯突然变了(比如以前每天排一次,现在好几天才排一次),得赶紧去医院检查。
最后,建议大家记个“排便小本子”,把每天吃了啥、动了啥、啥时候排便记下来,能找出自己的规律。健康的便便应该是深褐色、像香肠那样的形状,表面可能有点黏液。其实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大部分人都能实现自然排便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