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是呼吸道的“大门”,如果出现咳血、发热等症状,通常是身体在和致病因素“对抗”呢。搞清楚这些症状背后的道理,学会科学应对,对保护咽喉健康特别重要。
黏膜出血:不是肺的问题,是咽喉毛细血管“破了”
咽喉黏膜下面藏着很多细细的毛细血管,要是炎症刺激让血管胀起来、充血了,哪怕轻轻咳嗽一下,都可能把血管弄破出血。临床上发现,不少急性咽炎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出血,一般是一点点的渗血,和肺部咳血那种鲜红的块状血不一样。如果出血量比较大,或者超过24小时还在出血,得去检查排除其他问题。
发热:身体“主动升温”打病毒
发烧其实是身体对抗感染的重要办法。炎症因子会刺激大脑里的体温调节中枢,让外周血管收缩、肌肉发抖,这样体温就升上去了。研究发现,体温到38.5℃的时候,大部分病毒繁殖得就慢多了。如果体温超过38.3℃,可以用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脖子、腋窝这些大血管多的地方,但别用酒精之类的刺激性东西。
咽痛:“疼-咳-更疼”的恶性循环
咽喉里的痛觉感受器特别多,每平方厘米有120个!炎症产生的前列腺素、缓激肽这些东西一直刺激它们,就会形成“疼-咳嗽-更疼”的恶性循环。咽东西的时候,食物摩擦发炎的地方,会让损伤更严重。含点有薄荷脑的局部麻醉剂能暂时止疼,但要是疼了超过48小时,得赶紧去医院。
家庭护理:前3小时是关键,这3步要做好
发现咽部有问题的前3小时是控制病情的关键,试试这些办法:
- 温盐水漱口:用40℃左右的生理盐水(浓度0.9%,和医院挂水的一样),每2小时漱口一次,能清洁喉咙、减轻黏膜肿。
- 蒸汽吸入:把50℃的热水倒进容器,加一点桉树精油,用毛巾裹住头,吸10分钟蒸汽。
- 冷敷止痛:用冰袋敷脖子两侧(别敷气管),每次15分钟,能挡住疼痛信号。
环境管理也很重要,房间温度保持在22℃左右,湿度55%-65%最好。别吃太烫、太辣的东西,如果张着嘴才能呼吸,或者声音哑了超过10天,得赶紧去医院。
这些误区别踩!好多人都错了
临床上常看到有人用错方法,这些做法有风险:
- 乱吃抗生素:病毒性咽炎用抗生素没用,还会破坏咽喉里的正常菌群。
- 过度止咳:咳嗽是身体在清病原体,别随便用强力止咳药。
- 信偏方:吞饭团、涂醋之类的做法,会加重黏膜的机械损伤。
研究显示,大部分急性咽炎患者靠基础护理,7-10天就能好。但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脖子上淋巴结肿大、咳血越来越多,得马上去医院。
预防咽炎:做好3件事,少遭罪
- 好好洗手:用七步洗手法,重点搓指甲缝、指关节这些容易藏细菌的地方。
- 管好空气:流感高发的时候用高效空气净化器,能除掉99.97%的PM2.5。
- 睡够觉:每天睡7-8小时好觉,研究说睡眠不足的人,得咽炎的概率比别人高很多。
咽喉健康和全身免疫力关系很大,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管理,能有效减少咽炎发作。要是症状一直不好或者越来越严重,得赶紧找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