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咽喉有一套由扁桃体等淋巴组织组成的免疫防御系统,当遭遇病原体侵袭时,可能会出现咽干、咽痒、咽喉有异物感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72小时,通常需要及时就医。
为什么会出现咽喉问题?
病毒感染: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是常见诱因,约占临床病例的70%,常伴随流鼻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2022年《感染性疾病杂志》的研究证实,体内病毒数量越多,症状往往越严重。
细菌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约占30%,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咽痛,没有明显的鼻部症状。最新《临床微生物学指南》指出,这类感染还容易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异常。
免疫状态差:睡眠不好会增加感染风险——研究发现,连续两周每天睡不够6小时,咽喉局部的免疫球蛋白A(一种能对抗病原体的蛋白质)分泌量会下降23%。
出现症状后怎么管理?
先分清症状类型
- 病毒性感染:咽痛慢慢加重,还会有流鼻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
 - 细菌性感染:突然出现剧烈咽痛,没有明显的鼻部症状;
 - 危急情况:持续高烧(超过39℃)、张不开嘴、说话声音异常超过10天,一定要尽快就医。
 
家庭护理这样做
- 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冲洗咽喉,保持口腔清洁;
 - 用冷敷贴或冰袋敷颈部,每次不超过15分钟,缓解疼痛;
 - 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咽喉过于干燥。
 
药物使用要注意
- 抗生素只用于细菌培养阳性的情况,不要自己随便吃;
 - 雾化吸入治疗要先让医生评估是否适合;
 - 中药方面,要根据体质辨证使用清热利咽的制剂,不要盲目服用。
 
饮食调整很关键
推荐吃这些:
- 流质食物:绿豆百合汤(每100克含0.4毫克锌,有助于修复黏膜);
 - 抗炎食材:西兰花(维生素C含量是柑橘的2倍,能帮助对抗炎症);
 - 保护黏膜:银耳(含银耳多糖,能减轻咽喉黏膜的刺激)。
 
这些要避免:
- 太烫的食物:食物表面温度最好低于60℃,以免烫伤咽喉;
 - 粗糙食物:坚果等硬的食物容易摩擦咽喉,加重不适;
 - 高盐食物:每天钠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相当于12克食盐),避免咽喉黏膜肿胀。
 
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 做快速抗原检测,能帮忙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 超声检查可以看清扁桃体肿得有多严重;
 - 如果一年发作超过7次,或者合并睡眠呼吸障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日常怎么预防?
202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发现,规范补充维生素D可能降低咽喉问题的复发风险,但要结合晒太阳和饮食调整,具体得找医生评估。另外,接种流感疫苗可使病毒性咽喉感染的发生率下降35%-45%。
特殊人群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关注血糖——临床数据显示,血糖每升高1mmol/L,咽喉黏膜的防御能力会下降约28%,最好配合内分泌科医生一起管理血糖和咽喉健康。
总的来说,咽喉的健康需要我们日常多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做好预防,出现症状及时分辨类型,必要时就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咽喉免疫防御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减少不适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