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需要持续“加油”的机器,维生素B1就是帮着把食物转化为能量的“小帮手”——没有它,吃进去的碳水、脂肪、蛋白质都没法变成细胞能用的“燃料”。可要是长期缺这种维生素,不仅会得大家熟悉的脚气病(比如手脚麻木、无力),还会悄悄伤到心脏,引发更严重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吃得越来越精(比如只吃白米白面、爱喝甜饮料),反而容易缺维生素B1,让这种“老毛病”换了副模样重新出现。
缺维生素B1,心脏先“挨饿”
心脏要不停跳动,需要大量能量,而维生素B1就是心肌细胞的“能量转化器”。要是缺了它,心肌细胞就像没油的发动机——研究发现,血液里维生素B1太少时,心肌细胞里负责产能量的“小工厂”(线粒体)工作效率会明显下降。时间长了,心肌细胞为了“凑能量”会被迫变大,最后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功能变差,比如舒张时没法正常放松。
身体会发出“双重信号”
缺维生素B1的问题像“冰山”:表面是能直接感觉到的心慌、稍微动一下就喘不上气(这是心衰的典型表现),水下藏着更隐蔽的代谢紊乱。大概65%的患者会有下肢对称的麻木感,像穿了紧袜子一样;30%会出现按下去不凹的水肿,这通常说明缺维生素B1已经超过3个月。还有些人会突然出现躺不下、只能坐着呼吸的情况(急性左心衰),很容易被当成其他心脏病。
这些情况要警惕,可能是缺B1了
如果遇到以下组合要留个心眼:不明原因的心慌喘不过气,同时平时吃很多精制米面(比如白米饭、白面包)、肠胃不好吸收差,或是孕妇、爱喝酒的人、做透析的人,再加上敲膝盖时反应不明显(膝反射减弱)。这时候查全血里的维生素B1水平很关键,要是比正常值低一半以上,大概率是缺它了。
补B1要“快准稳”,还要调饮食
治疗的核心是尽快把体内的维生素B1补回来。急性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快速补充,之后再长期吃一段时间复合维生素B;同时一定要调整饮食——多吃全谷物(比如糙米、全麦面包)、瘦肉、豆类,少碰太精制的食品(比如白米白面、甜蛋糕)。刚开始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代谢变化,得让医生帮忙盯着电解质有没有乱。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分三步做
预防缺维生素B1要建立“三级防线”:
一级预防:多吃全谷物,少买精制米面——比如用糙米代替白米、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
二级预防:高危人群(孕妇、爱喝酒的人、做透析的人、长期吃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定期查维生素B1水平;
三级预防:已经确诊的人要学“怎么吃对”——避开精制食品,多吃天然食物。
特别提醒长期吃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利尿剂会让维生素B1跟着尿排得多,得找医生问问要不要补。
吃对食物,就能避开B1危机
其实,现在的“维生素B1危机”,本质是营养失衡的信号——我们为了追求口感,把食物里的维生素B1“剥”掉了(比如白米就是去掉了富含B1的米糠)。建议大家试试“彩虹饮食”:每天吃5-7种不同颜色的天然食物,比如红苹果、绿青菜、黄玉米、黑木耳,既能补维生素B1,还能拿到其他必需营养素(比如维生素C、膳食纤维)。
说到底,维生素B1的“缺”,是吃出来的;要“补”,也得靠吃回去。别再为了好吃牺牲营养——多吃全谷物、天然食物,就能把这个“能量小帮手”找回来。毕竟,食物才是最好的营养来源,吃对了,比什么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