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对代谢指标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日常合理吃蔬菜能帮我们维护代谢健康。
芹菜里的芹菜素和3-n-丁基苯酞(3nB),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进入、帮助血管放松,还能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有临床研究发现,每天吃200克新鲜芹菜茎,能辅助降低收缩压2-3mmHg,但要和降压药间隔吃,避免作用叠加。
菠菜是叶酸和镁的重要食物来源,里面的硫代糖苷能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更多一氧化氮。《高血压研究》杂志的临床试验显示,每天吃300克熟菠菜的人,收缩压降幅达4.5mmHg。建议先焯水再凉拌,既能留住60%以上的维生素C,还能减少草酸钙的形成。
西兰花特有的萝卜硫素,通过激活Nrf2通路调节脂肪代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天吃150克蒸汽蒸的西兰花,能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2%。蒸8分钟左右能保留里面的硫代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胡萝卜一起吃,β-胡萝卜素的吸收能提高30%。
洋葱里的前列腺素A和硫化物组合,能调节血小板聚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队列研究发现,每周吃3次以上洋葱的人,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19%。紫皮洋葱切片用柠檬汁泡10分钟,能减少刺激性气味的挥发;和深海鱼一起吃,ω-3脂肪酸的利用能提高25%。
苦瓜中的植物胰岛素样多肽(p-insulin),能通过AMPK通路调节葡萄糖转运,实验室研究证实它还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建议选青绿色的未成熟苦瓜,每天吃150-200克,和全谷物主食一起吃,能让餐后血糖波动减少28%。
吃蔬菜要遵循膳食多样性原则,红色(比如番茄)、橙色(比如胡萝卜)、绿色(比如羽衣甘蓝)、紫色(比如茄子)等不同颜色的蔬菜换着吃,才能获取全面的植物化学物质。而且吃完整的蔬菜比喝蔬菜汁更能发挥膳食纤维的调节作用,建议按照“蔬菜-蛋白质-主食”的顺序吃,餐后血糖波动能减少15-20%。
日常可以每周做3次24小时的膳食记录,用专业软件监测钠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克)、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比例(不超过10%),还要保证每天吃够25克以上的膳食纤维。如果出现头晕、心慌等情况,要及时查动态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需要强调的是,饮食调理要和药物治疗、运动干预配合着来,定期找营养科医生评估、调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