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鹿茸血能不能补血的讨论挺多,但得从多个角度理性看待它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鹿茸血里的一些活性成分可能能调节骨髓的造血功能——实验看到,这些成分能激活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促进红细胞前体的分化。不过这种作用得和体内的铁储备配合才行,如果身体里铁不够,就算用了鹿茸血,造血功能也难提上去。
从营养上看,鹿茸血里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比如精氨酸含量不低。精氨酸不只是合成血红素(血红蛋白的核心成分)的重要原料,还能促进一氧化氮生成,帮着改善微循环,让营养更好到达造血组织。还有,鹿茸血里的铁生物利用率比较高,如果和维生素C一起吃,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能明显变好。不过每个人的吸收情况不一样,效果会有差别。
中医里,鹿茸血被认为能补肾益精、活血化瘀。现在研究觉得,这可能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关。比如,有些气血两虚的贫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加上中医调理时,用鹿茸血可能让一些温阳中药的效果更好。但得辨证用——如果是阴虚火旺的人(比如平时容易口干、手脚心热),用了可能会流鼻血之类的。
不同贫血得用不同方法应对:比如缺铁性贫血的人,在规范补铁的同时,适量吃点鹿茸血可能帮着改善症状,但要定期查血清铁蛋白(如果低于30ng/ml,可以考虑营养补充);但像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些,光靠食补可能耽误治疗,得赶紧找医生评估。
最近营养学研究还发现,鹿茸血如果和紫菜、猪肝这些高铁食物一起吃,可能有协同作用——实验显示这样能更快提升血红蛋白。但要小心铁补太多,得定期查转铁蛋白饱和度,保持在20%-50%才安全。另外要少量多次,每周最多吃3次。
其实面对贫血,关键是建立科学认知:先搞清楚为什么贫血,再评估自己的营养状态,最后选适合自己的方法。鹿茸血可以当膳食补充的一个选择,但绝对不能代替正规治疗。如果有持续头晕、心跳快这些症状,得赶紧去血液科查网织红细胞计数之类的,让医生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