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戒酒是很多人迈向健康的重要一步,但不少人发现,刚戒完没多久,体重反而容易上下波动。其实这不是“戒错了”,而是身体在适应没有尼古丁、酒精的状态时,代谢、味觉和生活习惯都在调整,只要用对方法,就能平稳度过这个阶段,不影响长期健康。
代谢在悄悄“减速”
尼古丁能暂时加快身体代谢,比如抽烟时心率会变快,消耗的热量也会多一点;而喝酒时,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会暂时阻止脂肪堆积。一旦戒烟戒酒,身体的基础代谢会慢慢降回原来的水平——有研究发现,刚戒的前几周,每天消耗的热量可能比之前少150千卡左右,差不多是半碗米饭的热量。要是这时候还像以前一样吃,多余的热量就容易变成脂肪囤起来,体重自然就上去了。
味觉变“敏感”,更想吃高热量食物
长期抽烟喝酒会麻痹味蕾,戒了之后,味蕾慢慢恢复正常,对甜味、苦味的感觉变灵敏了。比如以前吃一块蛋糕觉得“刚好甜”,现在会觉得“更甜了”,但反而更容易想吃这种甜的、油的高热量食物——因为大脑的“奖赏系统”在适应没有尼古丁、酒精的日子,会把“吃好吃的”当成新的“奖励”。有研究用大脑扫描发现,刚戒的时候,看到蛋糕、炸鸡这类食物,大脑的反应会比之前更强烈,忍不住想要“多吃点”。
生活习惯变了,能量平衡被打破
戒烟戒酒之后,原来的生活习惯也会跟着变:比如以前聚会是喝酒聊天,现在可能改成吃零食追剧;以前抽烟时会站起来走两步,现在可能久坐的时间变多;甚至因为戒断时有点烦躁,会用吃来缓解情绪。不少人就是因为这样,活动量少了,零食吃得多了,能量“进得多、出得少”,体重自然就波动了。有数据显示,刚戒的时候坚持运动的人,体重波动会小很多——因为运动能帮着消耗多余的热量,还能稳定情绪。
用这3招,平稳度过体重波动期
1. 调整饮食:吃对了,不用饿肚子也能稳体重
首先要吃够蛋白质,大概每公斤体重吃1.2-1.6克(比如60公斤的人,每天吃72-96克),优先选鱼、虾、鸡蛋、牛奶、豆腐这些优质蛋白——蛋白质能增加饱腹感,不容易饿,还能保持肌肉量,避免代谢掉得太快。然后用糙米、燕麦、红薯这些升糖慢的主食代替白米饭、白馒头,再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比如每天吃够1斤蔬菜、半斤水果),这样能延缓胃排空,减少吃零食的冲动。
2. 动起来,帮代谢“保持节奏”
运动能帮着维持代谢率,还能消耗多余的热量。建议每周凑够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每次30-40分钟;再加上2-3次抗阻训练,比如举哑铃、做深蹲,能帮着增加肌肉量——肌肉多了,基础代谢也会变高。要是觉得有氧运动太单调,也可以试试高强度间歇训练(比如快跑30秒、慢走1分钟,重复几次)。平时尽量多走,每天至少走6000-8000步,比如上班少坐两站地铁,下班绕路走回家,慢慢把活动量提上来。
3. 管好“想吃”的冲动:别让情绪控制嘴巴
很多人戒断时的体重波动,其实是“情绪性进食”导致的——比如烦躁、无聊时,就想拿零食解压。这时候可以试试“正念吃饭”:吃饭时不看手机,仔细尝每一口食物的味道,感受饱腹感,避免吃撑。要是突然想吃东西,可以先做5分钟深呼吸,或者慢慢绷紧再放松肌肉,用这些方法代替“吃”来缓解情绪。如果总控制不住情绪性进食,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聊聊,帮你建立新的压力应对方式。
其实,戒烟戒酒带来的体重波动,是身体在“重新适应”的正常过程。有研究发现,只要坚持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优化饮食、规律运动、管好情绪,大部分人在6-12个月里就能建立新的能量平衡,体重也会慢慢稳定下来。最重要的是,别因为短期体重变了一点就放弃——戒烟戒酒能降低癌症、心脏病、肝病的风险,这些长期好处,比短期体重波动重要得多。如果担心自己调整不好,可以找医生或营养师帮你制定个性化方案,定期测测体脂率、肌肉量,及时调整方法,慢慢就能找回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