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系带短是常见的先天性身体结构差异,不少人会担心它影响容貌或功能。我们从医学角度解析它与嘴唇萎缩的关系,帮大家建立科学认知。
系带短的表现和常见误区
唇系带是连接嘴唇与牙龈的纤维组织,长度因人而异。临床数据显示,约1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唇系带偏短,主要表现为:
- 嘴唇活动受限:比如上唇系带短的人笑时容易露出牙龈(露龈微笑),下唇系带短的人吹乐器时可能觉得费劲;
- 外观像发育问题,但其实只是活动受限导致的面容差异,嘴唇本身的组织量没变化;
- 身体会通过口周肌肉代偿维持基本功能,85%的人其实不用治疗。
要明确的是:单纯唇系带短不会让嘴唇组织萎缩——它导致的活动不便源于结构限制,不是神经或肌肉病变。这种正常的身体差异,和病理性萎缩完全是两回事。
真正的嘴唇萎缩是什么样的?
真正的嘴唇萎缩是嘴唇组织本身发生了实质改变,主要分三类:
- 血管源性萎缩
因唇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受损。表现为嘴唇颜色变浅、变薄,用手指按压后恢复红色的时间变长。诊断需做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速度下降超30%)或组织活检(看到毛细血管减少)。 - 神经源性萎缩
面神经颧支受伤,导致嘴唇肌肉失去神经控制。典型表现是一侧嘴唇松弛下垂,肌电图检查会显示运动信号消失。常见原因有颅底骨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 代谢性萎缩
源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抽血会发现血清白蛋白<30g/L、前白蛋白<15mg/dL;MRI检查能看到嘴唇脂肪组织减少、伴随纤维化。
确诊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先排除唇系带短这类生理性差异。
系带短的分级和处理方法
临床上用改良Kotlow法给唇系带短分级:
- 轻度(Ⅰ级):系带连在牙龈边缘以上>10mm,无功能问题;
- 中度(Ⅱ级):系带连在牙龈边缘以上5-10mm,影响嘴唇活动;
- 重度(Ⅲ级):系带连到牙槽嵴顶(牙龈最高处),明显影响功能。
处理原则:
- 轻度患者:每2年检查一次功能,观察即可;
- 中度及以上且有功能障碍者:可选择系带成形术(传统手术或激光手术都可以);
- 术后需配合唇部功能训练,6周内完成30次拉伸训练。
术后注意事项:
- 即时肿胀:用局部冷敷缓解(18%的人会遇到);
- 远期瘢痕:少数人(3%-5%)会出现瘢痕收缩,可贴硅凝胶预防。
日常怎么维护唇部健康?
根据循证医学建议,日常可从三方面入手:
-
运动康复
- 术后1周(急性期):轻柔被动牵拉嘴唇,每次10秒、每天5组;
- 术后2-6周(恢复期):用唇肌训练器做主动抗阻训练,慢慢增加难度;
- 术后6周后(维持期):模仿吹乐器动作,提升嘴唇协调性。
-
清洁保湿与防护
- 清洁:用pH值6.5的无皂基清洁剂;
- 保湿:含神经酰胺的润肤剂每天涂2次;
- 防护:户外活动用SPF30+的防晒产品。
-
营养与 hydration
- 每天补充维生素A 700μg、锌10mg;
- 按1.2g/kg体重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
- 每天喝1500ml以上的水。
需警惕的危险信号:一侧嘴唇48小时内快速萎缩、伴随麻木刺痛、皮肤出现网状红斑——有这些情况立即就诊。
总之,唇系带短是常见的先天性差异,不会导致嘴唇萎缩,大部分人无需治疗;真正的嘴唇萎缩是组织本身的问题,需专业诊断。若系带短影响功能,可通过分级评估选择观察或手术,术后做好康复。日常注意唇部的运动、清洁保湿和营养,就能维护好唇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