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异物感久不愈:两病因自测与科学应对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16 09:09:3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92字
会厌囊肿与慢性咽炎均会引起持续性喉咙异物感,花生米大小的囊肿需结合症状评估手术必要性,中药对咽炎症状缓解有效但无法消除囊肿。建议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进行喉镜检查,个性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症状,日常需注意避免咽喉刺激因素。
会厌囊肿慢性咽炎喉咙异物感
喉咙异物感久不愈:两病因自测与科学应对

喉咙总像卡了东西,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这种持续的异物感是很常见的咽喉问题,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会厌囊肿和慢性咽炎。这两种问题虽然不致命,但长期难受会拖累生活质量,得重视起来。

会厌囊肿:喉咙里的“液体小口袋”

会厌囊肿是长在会厌舌面(喉咙深处一个软骨结构的表面)的黏液囊肿,占喉咙囊肿的80%以上。囊肿越大,症状越明显,当直径超过1厘米时,可能会有这些表现:

  1. 总觉得喉咙某一个固定位置卡着东西,吞咽时更明显;
  2. 吃固体食物(比如米饭、馒头)时,吞咽会更难受;
  3. 说话变得含糊,像含着东西似的;
  4. 囊肿特别大的话,晚上睡觉可能会打鼾。

怎么治要根据情况来看:

  • 没症状的小囊肿:不用急着治,每6个月做一次喉镜复查就行;
  • 有症状的大囊肿:一般建议做支撑喉内镜下的囊肿切除手术,是微创手术,住院3-5天就能出院;
  • 做完手术的人:1周内尽量不说话,前2周吃流质食物(比如粥、汤),复发的概率不到5%。

慢性咽炎:喉咙黏膜的“慢性发炎”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常见的诱因有这些:

  • 环境不好:长期吸粉尘、接触化学气体;
  • 生活习惯差:抽烟喝酒、长时间说话(比如老师、销售)、经常熬夜;
  • 其他疾病引起:比如胃食管反流(胃酸反到喉咙)、鼻窦炎(鼻涕流到喉咙)。

典型的表现有这些:

  1. 喉咙总干、痒,早上起床更厉害;
  2. 喉咙里有黏糊糊的痰,得经常清嗓子;
  3. 有时候觉得喉咙卡东西,但位置不固定,比如躺着和坐着感觉不一样;
  4. 喉咙里的黏膜看起来发红,还有小滤泡(像小疙瘩)。

治疗要注意这几点:

  • 西药缓解:可以用局部雾化或者含片减轻症状;
  • 中医调理:要根据体质辨证用中药,比如阴虚肺燥的人可能用麦冬、沙参,痰瘀互结的人可能用丹参、赤芍之类的;
  • 生活调整:戒烟戒酒,少长时间说话,房间湿度保持在40%-60%。

先自己测测,再去医院确诊

可以先通过这几个特点大概判断是哪种问题: 特征 会厌囊肿 慢性咽炎
异物感位置 固定在一个地方 位置不固定,游走样
吃东西的影响 吃固体食物吞咽更难受 吃不吃东西都一样
声音有没有变化 可能说话含糊 一般不影响说话
有没有痰 没有明显的痰 总觉得有黏痰

要确诊得做电子喉镜检查,能看得很清楚:

  1. 有没有囊肿,在哪、多大、表面什么样;
  2. 咽部黏膜红不红,小滤泡多不多、在哪;
  3. 声带能不能正常活动、闭合好不好; 检查只要5-10分钟,不会很舒服但也不疼。

日常护理:这些事要做好

  1. 调整环境:用加湿器保持房间湿度,别吸油烟、二手烟这些刺激性气体;
  2. 注意饮食:多喝温水润喉咙,别吃太烫、太辣、油炸的东西(比如火锅、辣条、炸鸡);
  3. 保护嗓子:连续说话别超过40分钟,中间要歇会儿;可以用蒸汽熏嗓子(比如对着杯子里的热水呼吸)湿润声带;
  4. 睡觉姿势:把床头抬高15-20厘米(比如垫个枕头),减少胃酸反到喉咙的可能;
  5. 康复训练:练练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能增强咽喉肌肉的协调性。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有这些情况赶紧找耳鼻喉科医生:

  • 喉咙卡东西的感觉超过2周还没好;
  • 吞咽越来越困难,比如原来能吃米饭,现在只能喝稀粥;
  • 声音哑了超过10天;
  • 觉得呼吸费劲、喘不上气;
  • 喉咙里的肿块长得特别快。

医生会根据喉镜结果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制定适合每个人的治疗方案。如果怀疑有问题,可能还需要做超声、CT这些检查。早干预能避免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有持续症状的人赶紧去看医生。

喉咙异物感虽然常见,但背后可能是会厌囊肿或慢性咽炎。先通过症状大概判断,再去医院做喉镜确诊,日常做好护理,有危险信号别拖着——早处理才能早摆脱难受的感觉。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