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时候,不少人会想到用传统艾灸来调理,但很多人不清楚——选对穴位才是关键,选不对可能效果大打折扣。其实有四个经过临床验证的核心穴位,搭配起来用,既能缓解感冒症状,还能帮着提升免疫力,今天就来好好说说感冒艾灸的正确操作方法。
风池穴:头痛鼻塞的"开关"
风池穴在后脖子枕骨下边,耳后高骨头和发际连线的中点凹陷里。它是少阳经的重要穴位,艾灸时用悬灸就行,艾条离皮肤2-3厘米,保持温温的不烫。有研究发现,刺激这里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感冒引起的头痛、脖子发硬发僵很有帮助。灸的时候可以慢慢转转头,让热感传得更开。
大椎穴:免疫调节的重要节点
大椎穴在低头时脖子后面最高的骨头(第七颈椎)下面的凹陷里,是督脉和六条阳经的交汇点。现在临床观察到,经常艾灸大椎穴,对提高免疫力有一定帮助。可以用艾灸盒固定着灸,每次15分钟左右,灸的时候慢慢深呼吸,能帮着升阳气,体质弱的人平时也能用来保健。
肺俞穴:呼吸系统的特定调理点
肺俞穴在后背第三胸椎(大概低头时脖子后面最高骨往下数三个脊椎骨)旁边1.5寸,差不多两指宽的位置,是专门调理肺功能的背俞穴。灸的时候趴着,用艾条温温和和地灸,直到热感往胸口传。研究发现,刺激这个穴能促进呼吸道的免疫反应,对感冒的咳嗽、喉咙不舒服有缓解作用。
关元穴:基础体质的调理要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面三指宽的位置(大概4厘米),不是肚脐正中间,是很重要的保健穴。长期灸关元穴能帮着增强体质,用隔姜灸效果更好。注意:生理期的女性别灸这里。
科学配伍的操作方案
临床观察发现,风池加大椎组合,缓解感冒急性期症状特别管用;肺俞加关元,则更适合感冒好之后调理身子。操作时要注意:每次选2-3个穴交替灸,每个穴灸15-20分钟,温度保持在40-45℃(不烫就行)。推荐分段灸:先灸大椎升阳气,再灸风池缓解症状,最后灸关元巩固底子。
规范操作的注意事项
- 艾灸前后要保暖,房间温度最好保持在22℃以上
- 用专业灸疗工具,避免明火操作的风险
- 灸完适量喝温水,促进身体代谢
- 皮肤敏感的人,先在小范围试灸,没问题再用
- 体温超过38.5℃时别灸了,赶紧去医院
要强调的是,艾灸只是辅助调理手段,如果出现持续高烧、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建议把艾灸当日常保健,再配合规律作息、营养均衡的饮食,一起维护呼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