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犯急性肠胃炎时,又吐又拉的症状会特别影响身体状态,学会科学应对方法,能帮着缓解症状、预防更严重的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说说具体该怎么处理。
急性期饮食管理原则
刚发病的时候,肠胃特别敏感。前6小时建议吃流质食物,比如米汤、藕粉、山药泥这些好消化、残渣少的,既能补充基础能量,又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如果吐得很频繁,可以暂时不吃东西,但时间别超过4-6小时,这期间要少量多次喝电解质水。恢复进食时得遵循“三低一高”——少纤维、少脂肪、少乳糖、稍微多补点钠。
恢复期可以吃白粥、面条、土豆泥这些容易消化的主食,搭配香蕉、苹果这类含钾的水果。至少3天内要避开容易产气的牛奶、豆浆,还有油炸、辛辣这些刺激性食物。
体液补充怎么做
急性发作时,每小时可能会流失500-1000毫升体液,及时补液体是关键。家里护理优先用口服补液盐(ORS),方法是每10分钟小口喝100毫升配好的补液盐。如果出现口干、尿量减少、头晕这些症状,得赶紧去医院。
要是没有口服补液盐,也可以自己配:500毫升米汤加1.75克盐,或者500毫升温水加3克盐、10克葡萄糖。注意别用市售运动饮料,它们含糖量太高(一般每100毫升超过10克糖),可能会加重腹泻。
药物该怎么用
如果症状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可以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点药。比如多潘立酮能缓解恶心(增强胃动力),甲氧氯普胺能止吐(作用于中枢神经)。吃药时要注意:吃完可能会犯困,别开车;连吃3天没效果,赶紧停药去医院;抗生素只有细菌感染时才用(比如大便检查发现脓细胞、血细胞)。
益生菌可以辅助治疗,但要和抗生素间隔2小时以上吃,不然活菌会被杀死。
怎么观察病情,什么时候要去医院
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得马上送医院: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呕血或便血;剧烈腹痛一直不缓解;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脱水表现)。
如果是孩子,还要注意:囟门凹陷、哭的时候没眼泪;皮肤弹性差(捏起来松开后超过3秒才恢复)。
平时预防复发要做到:餐具每周用开水煮2次消毒;食物彻底煮熟(中心温度达75℃以上);生熟食材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症状缓解后,还要保持清淡饮食5-7天,慢慢增加膳食纤维(每天多吃5克左右),每天睡够7-9小时。
总的来说,急性肠胃炎发作时,关键是管好饮食、及时补液、合理用药,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餐具消毒这些细节,能减少发作可能。只要应对得当,一般很快就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