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肺部CT报告单对着一堆专业术语犯懵?"两肺纹理增多""磨玻璃样结节"这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就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话,帮你读懂肺部影像报告的核心要点。
两肺纹理增多:肺部的"立体交通网"变密了
肺部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像一张三维的"交通网",在CT上会呈现均匀分布的纹理。当这张"网"变密时,可能提示几种变化:长期吸烟的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反复刺激气道,会让气道壁增厚、血管网代偿性增生;哮喘反复发作会引起气道慢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也会出现支气管壁增厚;肥胖人群胸壁脂肪厚,呼吸阻力变大,肺部血管会代偿性变粗;老年人肺血管弹性下降、管壁增厚,也会表现为纹理增多。
需注意:如果只是CT显示纹理增多但没有任何症状,就像城市道路改造但没影响通行,不用特殊处理;但如果伴随持续咳嗽、活动后气短,就得结合肺功能检查综合评估。
肺纤维灶:肺部的"疤痕"
肺纤维灶是肺组织受伤后修复留下的痕迹,就像皮肤伤口愈合后的疤痕。它的意义要分情况看:一种是陈旧性病变——之前得过肺结核、大叶性肺炎等感染病,治愈后会遗留稳定的纤维条索影;另一种是活动性病变——间质性肺病、尘肺等进展性疾病,会出现新发的纤维化病灶,CT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网格影。
随访要点:稳定的纤维灶如同愈合好的疤痕,不用干预;如果病灶扩大或出现症状,要警惕间质性肺病的可能。
磨玻璃结节:肺部阴影的"三种可能"
CT上的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可能对应三种情况:一是急性炎症——细菌或病毒性肺炎急性期,会出现暂时性磨玻璃影,抗感染治疗后能吸收;二是慢性纤维化——长期接触粉尘、慢性过敏性肺炎,会导致肺组织修复异常;三是肿瘤性病变——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等癌前病变,或是早期肺癌。
关键判断指标:结节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很重要。有研究发现,小于6毫米的实性结节,恶性概率不到1%;如果持续观察超过2年没变化,大多是良性病变。
科学应对CT报告的三个原则
第一,动态监测更有价值——单次CT很难判断病变性质,建议用高分辨率CT定期复查(3-6个月一次),观察病灶的变化趋势;第二,结合症状分析——没有症状的小结节多为良性,如果出现咯血、体重下降等情况,要完善PET-CT等检查;第三,一定要找专业医生评估——呼吸科医生会结合你的吸烟史(比如累计吸了多少包烟)、环境暴露史(如有没有接触石棉)、家族史等综合判断。
最后要提醒的是:发现肺部结节别自己瞎诊断,一定要带着完整影像资料去呼吸专科门诊。如果是8毫米以上的实性结节,或是有毛刺、分叶等恶性征象,可能需要穿刺活检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