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右侧躺着时,右上腹(肋骨和肚子交界的地方)会疼,其实这里“藏”着胆囊、肝脏、胃、结肠等好几个器官——右上腹疼的原因,得先结合这些器官的特点分析,别自己瞎猜,先搞懂不同器官疼的“信号”。
胆囊炎疼起来,有三个“典型信号”
胆囊是存胆汁的地方,要是发炎了,会有这三个表现:右上腹一直胀胀的钝痛,可能连右肩膀、后背都跟着疼;吃了油腻的东西(比如肥肉、油炸食品),疼得更厉害;换个姿势,疼的轻重还会变。留意这些规律,能帮你早发现异常。
除了胆囊炎,还有9种“假胆囊炎”疼痛
右上腹疼可不一定是胆囊炎,还有这些可能:1.胆结石移动时,会绞着疼;2.肝脏发炎的话,敲一敲右上腹会更疼;3.胃食管反流,会有火烧似的烧灼感;4.肋间神经痛,是像闪电一样的抽痛;5.结肠肝曲综合征,是胀得难受的疼;6.带状疱疹前期,会有神经痛;7.胸膜炎,会连累到右上腹疼;8.心脏神经症,是到处窜着的疼;9.肌肉拉伤,疼的位置特别明确。提醒下,不少人会被误诊,别掉以轻心。
自己先查三步,帮你初步判断
普通人可以试试这三个简单方法:第一步,深吸一口气,用手按右锁骨中线和肋缘交界的地方(医生叫“莫菲氏征”),如果一按就疼得厉害,要注意;第二步,看看有没有发烧、恶心想吐这些全身症状;第三步,记记疼和吃饭的关系——是吃了油腻才疼?还是饿的时候疼?不过这些只是初步参考,真要确诊,得去医院做专业检查。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急诊!
要是疼超过6小时还没缓解、体温超过38.3℃、皮肤或眼睛变黄(黄疸)、呕吐物有血或像胆汁那样的颜色、以前有胆结石现在疼得更厉害了,别犹豫,马上去急诊。数据显示,及时处理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医生常用这几个方法,精准找原因
现在诊断技术很成熟:腹部超声加弹性成像,查胆囊炎、胆结石的准确率超过95%;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能把胆道系统看得清清楚楚。另外,《消化系统急症诊疗指南》建议,4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右上腹疼的人,要查肿瘤标志物,防患于未然。
预防右上腹疼,抓好三个关键点
想少遭右上腹疼的罪,得做好这三点:第一,控制胆固醇摄入,每天别超过300mg(比如一个鸡蛋黄约200mg,动物内脏要少吃);第二,每周凑够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每次30分钟,每周5次);第三,40岁以上定期做腹部超声。还有,规律吃早餐很重要——研究证实,天天吃早饭能降低胆囊结石的风险。
疼的时候试试这个“改良侧卧位”
如果已经确诊是胆囊炎或胆结石,试试改一改右侧卧的姿势:在右侧腰下面垫个薄枕头,让身体呈30度角。临床上很多患者说,这样能缓解夜间的疼痛。
右上腹疼看着是小问题,其实可能连带着胆囊、肝脏、胃等多个器官的毛病,别自己硬扛。先懂点基础常识,能帮你初步判断,但关键还是要及时找医生做检查——毕竟只有确诊了,才能对症处理。平时做好预防,比如控制饮食、多运动、定期体检,才能从根源上减少疼痛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