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堵塞听力下降正确清洁误区和防护策略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12 10:07:01 - 阅读时长2分钟 - 889字
外耳道堵塞的4大典型症状、科学护理原则及专业处理流程,帮助读者掌握耳道健康维护方法,避免不当操作引发并发症,提供实用耳部自检指导。
外耳道堵塞听力下降耳鸣耳部疼痛耳道清洁耵聍栓塞耳鼻喉科耳道保湿异物处理耳部疾病
外耳道堵塞听力下降正确清洁误区和防护策略

外耳道堵塞是很常见的耳科问题,症状典型,处理和防护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点。

常见症状要留意
当耳道被耳屎、异物或者炎症分泌物堵住时,最明显的是听声音变“远”了——这属于传导性听力下降,尤其是高频声音(比如尖锐的鸟鸣、电话铃声)更难听清。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有的人事先一侧耳朵听力忽好忽坏。还有耳部闷胀感,就像潜水时耳朵压得慌,或者飞机升降时的耳闷,可能一直有,也可能躺下来、转头时变轻变重,严重了会影响日常做事。大概6成患者会跟着耳鸣,要么是持续的嗡嗡声、电流声,要么是断断续续的蝉鸣,晚上安静的时候更闹心。
堵得久了还会疼:堵塞物压着耳道皮肤,或者引发感染时,会出现钝痛、刺痛,甚至连带着同侧头也疼。小朋友不会说,会反复抓耳朵、哭闹,或者对叫名字、敲门声反应慢,家长要多留心。

掏耳朵的三个误区别踩
关于“掏耳朵”,很多人有三个错观念:一是用棉签掏深了,反而会把耳屎推到耳道更里面,堵得更严;二是老用酒精这类刺激的液体冲耳朵,会打破耳道里的正常菌群,反而容易出问题;三是自己瞎掏还可能戳破鼓膜——有数据说,12%的医源性鼓膜穿孔都是不当掏耳闹的。

科学处理分步骤
处理要分步骤来:刚堵的时候,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朵,把堵塞的东西泡软了自然排出来;要是堵得久、泡不出来,就得去医院用耳道镜加负压吸引,精准又不伤人。如果出现头晕、耳朵剧痛或者突然听不见,一定要在3天内去医院。

日常防护做好三级预防
日常护耳朵要分三级:第一级是改坏习惯,别用掏耳勺、发夹这些尖锐的东西掏耳朵;第二级是注意环境,游泳戴防水耳塞,耳机别戴太久;第三级是定期检查,每半年做一次耳道内窥镜检查。耳朵容易干的人,可以用无菌的保湿喷雾保持湿度。

特殊人群更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弱,更容易引发外耳道感染;老人的耳屎腺分泌少,要小心耳屎堵耳朵;长期戴助听器的人,得定期清洁保养。如果耳朵流水、剧痛或者突然听不清,赶紧找耳鼻喉科医生。

总的来说,外耳道堵塞虽然常见,但只要避开掏耳朵的误区、科学处理堵塞问题、做好日常防护,大部分情况都能预防和解决。要是出现严重症状,别自己瞎处理,及时找医生最稳妥。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