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右腹绞痛时这样做,4步紧急制动防胆囊坏疽!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0-29 14:14:1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73字
临床指南解析胆囊炎急性发作的阶梯式处理方案,从基础禁食到手术干预的完整流程,强调症状分级管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在不同病情阶段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
胆囊炎腹痛分级禁食疗法解痉药物急诊手术胆汁代谢平滑肌痉挛炎症监测肝胆外科消化内科疼痛评估医学干预并发症防控饮食重建
突发右腹绞痛时这样做,4步紧急制动防胆囊坏疽!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右上腹的剧烈疼痛常让人措手不及。掌握科学的应对步骤——从急性期的紧急处理,到疼痛管理、手术判断,再到康复期的饮食调整,能帮我们更好地缓解症状、降低风险。

急性期先让胆囊“休息”

当右上腹出现持续性绞痛时,首先要让消化系统暂时“歇一歇”。急性发作时禁食2-4小时,能减少胆囊收缩频率,降低胆汁分泌的压力——研究发现,这样能让疼痛缓解更有效。这段时间要密切关注疼痛变化:如果疼得一阵比一阵厉害,还伴有恶心、呕吐,说明得赶紧找医生进一步处理。另外,禁食期间别忘了补水,小口多次喝温开水就行,别让身体缺水。

用对解痉药,缓解疼痛更安全

如果疼痛一直没缓解,得在医生指导下用解痉药。这类药能阻断疼痛信号,约85%的患者用后30分钟内疼痛会减轻,但要注意,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不能用。用药后可能会有点口干、看东西模糊,这时候尽量躺着休息,别乱走动。特别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先确诊再用药,别自己乱吃止痛药——不然可能掩盖真实病情,耽误治疗。

出现这些情况,得赶紧手术

如果肚子一直疼得特别厉害,还发烧到38.5℃以上,或者右上腹按下去再放开更疼(反跳痛),再或者验血发现白细胞超过15×10⁹/L,可能是胆囊坏疽了,得赶紧处理。这时候最佳的手术时间是发作后72小时内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早期手术能让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降低40%。另外,40岁以上第一次发作的人,就算这次症状缓解了,一年内再复发的概率高达65%,建议趁情况稳定时找医生安排手术。

疼得有多厉害?用这方法判断

判断疼痛程度可以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轻度疼痛(≤3分,比如有点胀但能忍受),可以居家观察;中度疼痛(4-6分,比如疼得没法好好说话、睡觉),得去医院输点液;重度疼痛(≥7分,比如疼得打滚、满头大汗),直接去肝胆外科急诊。根据最新的诊疗共识,40岁以上第一次发作的患者,不管疼得轻还是重,都得让医生评估要不要手术。

康复期怎么吃?循序渐进是关键

急性期过了,恢复饮食得慢慢来:前3天先喝清流质(比如米汤、藕粉),第4到7天换成低脂半流食(比如粥、蒸蛋),前2周每天的脂肪摄入量要控制在20克以内。推荐试试“彩虹饮食法”——每天吃5-7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里面的植物化学素能降低胆汁里的胆固醇浓度,减少复发风险。长期饮食可以用“123餐盘法”管理:1份蛋白质(比如瘦肉、鱼)+2份蔬菜+3份全谷物(比如糙米、燕麦),千万别暴饮暴食,不然容易再次诱发急性发作。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及时让胆囊“休息”、正确应对疼痛、识别手术信号是关键;康复期慢慢调整饮食,从清流质到低脂饮食循序渐进,长期保持“彩虹饮食”和“123餐盘法”的习惯,才能降低复发风险。最后要记住:不管是用药还是手术,都得听医生的专业建议,别自己硬扛或乱处理——早干预、早规范治疗,才能更快恢复健康。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