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早上起来会出现上腹部灼痛,这种“空腹痛”其实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表现。我们的胃在晚上睡着后,胃酸分泌会有自然波动,到凌晨时,胃酸量能达到白天基础水平的2-3倍。这时候胃里已经排空,高浓度胃酸直接接触十二指肠的溃疡创面,就会产生化学刺激感,引发灼痛——这就是晨起胃痛的主要原因。
怎么确诊?这些检查帮你找答案
要明确是不是十二指肠溃疡,医生会用这些常见检查:
- 消化道影像学检查:现在有胶囊内镜,吞一颗带微型摄像头的胶囊,就能把整个消化道的情况拍下来,还能借助人工智能自动识别溃疡、判断严重程度;还有经鼻胃镜,从鼻子插入,比普通胃镜舒服很多,大家做检查的意愿也更高。
- 幽门螺杆菌检测:碳13尿素呼气试验是很方便的方法,不用插管,准确性高;现在还能结合粪便抗原检测,两种方法互相验证,结果更可靠——毕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溃疡的常见原因。
- 溃疡分期判断:医生会把溃疡分成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治疗重点不一样:活动期要赶紧控制病情,瘢痕期则主要帮胃黏膜修复。
治溃疡的关键,其实是这三点
确诊后,治疗的核心是“减少刺激、修复黏膜、根除病因”:
- 控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PPI)是常用的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的关键酶,让胃里的酸度保持在合适范围(pH>4),这样溃疡面就不会总被胃酸刺激。现在新的PPI抑酸效果更稳定、持续时间更长,但要注意和其他药物一起用的时候有没有相互影响。
- 保护胃黏膜:含铋的黏膜保护剂能在溃疡表面形成一层物理“保护膜”,挡住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些新的制剂还加了黏附材料,能更牢固地贴在溃疡面上。抗酸剂可以临时缓解突然发作的疼痛,作为辅助治疗。
- 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果检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得根据药敏结果选抗生素——不同地区的细菌耐药情况不一样,方案也得调整。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完成整个疗程,这样才能有效根除细菌,避免溃疡反复。
除了吃药,这些生活细节能帮溃疡好得更快
想让溃疡彻底愈合,生活习惯的调整也不能少:
- 调整饮食:每天喝的咖啡、茶里的咖啡因如果超过200mg(大概两三杯咖啡),可能会影响溃疡愈合,不妨换成温水、淡茶这类温和的饮品;喝酒要适量,男性每天的乙醇摄入量别超过25g(比如一瓶普通啤酒或者一小杯红酒)。
- 吃药要谨慎:平时吃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常见的解热止痛药)要先想清楚“有没有必要吃”,要是必须吃,可以和医生说加用胃黏膜保护剂;还有糖皮质激素这类可能伤胃的药,用的时候也要多留意胃有没有不舒服。
- 缓解压力:长期压力大、情绪紧张,会通过身体的神经内分泌轴影响胃酸分泌,让溃疡更难好。试试正念冥想、深呼吸这类方法,帮着缓解压力,对胃也有好处。
- 规律吃饭:晚饭别吃得太晚、太多——晚上进食时间和夜间胃酸分泌有关,最好在睡前3小时吃完晚饭,让胃有足够时间排空,减少夜间胃酸对溃疡的刺激。
- 定期随访:治疗期间要定期找医生复查:一般4周后要看症状有没有缓解,8周后做内镜看看溃疡有没有长好,12周根除治疗完成后还要跟进。要是想用益生菌辅助,一定要先问医生,别自己乱吃。
晨起胃痛看着是小问题,其实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在“报警”。确诊后,既要配合医生做检查、治病因,也要把生活习惯调整好——少吃刺激胃的食物、少喝酒、规律吃饭、缓解压力。只要把这些都做到位,溃疡慢慢就能愈合,晨起胃痛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要是症状老不好或者反复犯,一定要及时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