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预防肠胃炎、诺如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关键要抓好手部卫生、食品处理、饮水管理、环境消毒和免疫维护这五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科学的防护要点,一起看看具体怎么做。
手部卫生的科学防护
手部清洁是预防病原体传播的基础。研究发现,规范洗手能把肠胃炎感染风险降低37%。正确洗手要按“湿、搓、冲、捧、擦”五步法来:用流动水打湿双手,挤上洗手液,把掌心、指缝、手背、指尖、手腕都搓到,至少搓20秒——差不多是完整唱两遍生日歌的时间。特别是摸过宠物便便、换完垃圾袋后,一定要认真洗。含酒精免洗洗手液对病毒性肠胃炎也有用,但要搓到双手完全干燥才行。
食品处理的防护要点
处理食材时藏着不少风险,比如没煮熟的海鲜容易引发诺如病毒感染,根据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这种情况占比还不低。首先要坚持“生熟分离”:准备两套砧板和刀具,生肉、海鲜用一套,熟菜、水果用另一套,处理完生肉的砧板要用沸水烫一下。冷冻食品解冻要记住“三不原则”:不在室温下解冻(别直接放厨房台面)、不反复冻融(冻了化、化了又冻不行)、解冻后的食物别再放回冰箱冷冻。自己做冰制品时,模具要消毒,最好用食品级硅胶模具,还要用专用夹子夹取。剩菜保存有“4-2-1”原则:热菜放凉后密封冷藏,存放时间不超过4天,吃之前一定要复热到中心温度74℃以上。
饮水管理的防护细节
饮用水安全要多重保障。就算用城市管网供水,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煮沸后再喝——实验发现,电热水壶煮沸1分钟就能有效杀灭隐孢子虫卵囊。外出时尽量喝独立包装的瓶装水,别用公共饮水机的杯具。洗蔬果要走“三步法”:先用水冲掉表面泥沙,再用软毛刷把表皮褶皱(比如黄瓜、苹果的坑洼处)刷干净,最后用淡盐水或小苏打水泡10分钟。家里的净水设备要定期维护,活性炭滤芯建议每3个月换一次,反渗透膜每2年换一次,避免形成二次污染。
环境消毒的关键盲区
高频接触的区域要重点消毒,比如门把手、水龙头、电灯开关这些每天摸很多次的地方,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擦一遍,擦完等30分钟再用清水擦掉残留。如果家里有人拉肚子,用过的卫生间要重点处理:马桶内壁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5分钟,坐垫用75%酒精擦拭。餐具消毒建议用蒸汽法:把器皿放进蒸锅隔水蒸煮,水沸后持续加热15分钟。紫外线消毒设备对诺如病毒的灭活效果有限,最好配合高温消毒一起用。
免疫系统的动态维护
肠道里的菌群平衡和免疫力关系很大,研究显示,维持好肠道微生态平衡,抗感染能力能提升35%。日常可以吃点含益生菌的食品,比如酸奶、发酵乳,这些活菌产品要冷藏保存,冲泡时水温别超过40℃,不然活菌会失活。膳食纤维每天要吃够25g,建议交替吃可溶性纤维(比如燕麦、苹果)和不可溶性纤维(比如芹菜、糙米)。睡眠质量也会影响肠道免疫功能,要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7-8小时,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做好这五个环节的防护,能有效降低肠胃炎、诺如病毒等感染风险。这些都是日常能坚持的小习惯,把细节做到位,就是对家人健康最实在的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