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照镜子时,要是发现鼻腔深处有暗红色的血痂,擦的时候却没有新鲜血流出来,这种情况说不定藏着小问题。这种“鼻腔隐血”除了鼻黏膜干燥这类局部原因,还可能和全身的血液疾病有关——如果血小板的数量或功能不好,或是凝血机制出了问题,鼻腔里的微小血管就容易慢慢渗血,这些血在鼻子里自己凝固,就变成了不容易发现的陈旧血痂。
血小板异常:止血的“小信号兵”失灵了
血小板就像人体止血系统的“小信号兵”,血管破了的时候会赶紧聚在一起形成血栓止血。要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就算没明显外伤,毛细血管也可能自己渗血。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人,皮肤上常常有针尖样的出血点,鼻腔黏膜也会有像“小沙子”似的微小出血。这类人的鼻血往往是一阵一阵的,流血量和血小板水平刚好相反——血小板越少,流得可能越多。
凝血因子缺陷:止血“链条”断了关键一环
得了血友病A(缺Ⅷ因子)或血友病B(缺Ⅸ因子)的人,就算轻轻碰一下也可能出血止不住。鼻腔黏膜下有很多血管,要是凝血因子不够,就容易出现“慢慢渗但不流出来”的情况。这类人还会有深部肌肉血肿、关节腔出血这些特点,小时候可能因为反复流鼻血第一次发现问题。
白血病隐患:骨髓里的“坏细胞”在捣乱
急性白血病刚发作时,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会压着正常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变少。患者会有“三少”症状:红细胞少了脸发白,白细胞少了容易感染,血小板少了就爱出血。大概30%的初诊患者第一次出现的症状就是鼻腔隐血,还伴着没力气、低烧这些像感冒的表现,很容易被当成普通感冒。
这些危险信号要警惕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起发生时,得提高警惕:
- 鼻腔有隐血,同时皮肤有针尖样出血点或者青紫的斑块;
- 刷牙时牙龈渗血,还不容易止住;
- 女性月经时间变长,或者经量突然变多;
- 没明显外伤却关节肿了或肌肉酸痛;
- 连续两周以上没力气,还发低烧。
该做哪些检查?一步步来
建议按步骤做检查:
- 初筛:先做血常规(重点看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多少);
- 进阶:再做凝血功能四项(包括PT、APTT、TT、FIB这几项);
- 专项:针对性查血小板聚集试验、凝血因子活性;
- 深度:如果外周血检查有问题,就得做骨髓穿刺。
日常该怎么照顾自己?
- 保持鼻腔湿润:用生理盐水喷鼻,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
- 调整饮食:多吃含维生素C、K的食物,比如猕猴桃、西兰花;
- 避开诱因:别用阿司匹林这类抗血小板的药,少做剧烈运动;
- 记好笔记:建个出血日记,详细写清楚哪里出血、出了多久、什么原因引起的。
要提醒的是,就出现一次鼻腔隐血不用太慌,但如果一个月内发生3次以上,或者还伴着其他出血情况,建议两周内去做血液系统的检查。现在医学能用流式细胞术、基因检测这些先进技术早期诊断,早干预能大大改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