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聚焦医改 > 正文

“医托”反映出看病难问题 专家建议不听不搭讪

2011-07-15 00:56:00      家庭医生在线

  这样的剧情天天在上演

  家住成都市黉门社区的吴饶齐老人,因为10多年来坚持在华西医院周边打击医托而被誉为“医托克星”。前不久的一天上午,他去华西医院看病时,又碰上了医托。两个来华西医院看病的外地人,正准备挂号,两个中年男子就靠近病人,满脸堆笑地与之搭讪。开始,两个外地人还有所防范,但随着交谈深入,他们慢慢放松了警惕,“得了糖尿病,一直都不见好转,拖得恼火啊。”其中一个外地人把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赶紧做出同病相怜的表情,“我也是得了糖尿病得嘛,华西医院人多不好挂号,医药费又贵。我认识一个华西医院的退休教授,专门治糖尿病的,他退休后自己开了个诊所,我就是在他那里治的,你看嘛,我现在都好多了,今天去复诊,我带你去嘛!”说着说着,两个病人就要上车跟着那两个中年男子离开。吴饶齐赶紧上前制止并当众拆穿了两个中年男子的把戏,两个外地病人这才醒悟过来。

  类似的故事,在许多医院周边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经济利益“强壮”医托队伍

  记者从华西医院所在的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了解到,目前每天活跃在华西医院周围的医托竟有200人之多,大部分都是30—50岁年龄的人,并且分成了温江帮、仁寿帮等几大派别,经常还为利益之争大打出手。他们一般混迹于医院附近的车站或者直接在医院门口“守株待兔”,主要分为高价倒卖专家号的“号串串”、用一般药充特效药的“药串串”和将病人骗到其他诊所看病的医托3种。每天早上,各大医院开门排号起一直到中午,就是医托们最活跃的时刻。到了中午,医托们便纷纷收工,到附近的茶楼、麻将馆等地方享受起了生活。

  社区、医院及派出所曾多次联手对其进行打击,然而收效并不明显。黉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丁齐说,作为社区,只能协助医院和派出所在医院附近向病人做宣传工作,有时候组织一些志愿者进行巡逻。但由于人力极为有限,医托们往往跟巡逻队员打“游击战”,你在这边招呼了,下一分钟他换个地方又开始骗人。有时候病人及时报案,就算把他们给逮着了,大不了把钱退出来,拘留一段时间,放出来后他们会继续兴风作浪。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分局玉林派出所的张尚先警官告诉记者,“我国目前没有相应的法律,他们这种行为如何定性?”院方也为难:医托们活动范围一般都是医院外面,院方根本无权干预。

  “医托克星”吴饶齐透露,医托每做成一单生意,就会得到可观的报酬,有些半天就能挣几百上千元,他们根本不会管那是不是病人的救命钱。一般的医托每个月能有4000—5000元的收入,有的“高级”医托甚至月收入上万。正是这种经济利益的驱使,让医托队伍“生生不息”。

${FDPageBreak}

  一旦中招被骗得很惨

  家住成都市驷马桥的张超国老人就曾遭遇过医托。原本舍不得花钱的他因为腿部骨质增生疼痛难忍,不得不到华西医院就诊。于是,一个医托立即找上了他:“骨质增生何必到华西花那个冤枉钱啊,我知道有家诊所,坐诊的就是华西骨科的退休专家,到他那去看,钱花得少,病一样能治好!”张超国老人信了,看病之后花了2000多元买药,并被告知一周后就能见效。哪知一周后疼痛愈甚。老人后悔不已:“都是想图便宜,结果反而上了当!”黉门社区一位老干部经不住“药串串”游说,花了1万多元买来的所谓“特效药”,最后发现只是一些成本不足百元的常见中草药而已。

  被医托拉进骗局的人,有些甚至被骗得身无分文。

  为何屡屡有人中招?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外地人、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是医托作案的三大对象。而且受骗者中不乏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人们不禁要问:医托们究竟使用了什么“先进手段”让人们屡屡中招?事实上,医托们的方法并不高明,其伎俩无非就是问路、搭讪、聊天、套近乎。

  在所有的医托里,“号串串”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他们只需要利用各种关系提前挂到专家号后,大肆对外宣称挂号难,进而高价转让手中的专家号。“实际上,大部分专家号是能挂到的,不外乎多等等,即使当天挂不到,顶多第二天也是能挂到的。”华西医院的宣传部长廖志林告诉记者。

  相较而言,“药串串”和将病人带到其他地方就医的医托们使用的手段要复杂一些。老年人一般都节约,且“耳根子”较软。医托们正是利用老年人这个弱点使其相信他们所言:大医院看病贵、挂号难,推荐的是特效药和大医院的退休教授等等。许多时候,医托们都是团体作战,“双簧”更是天天都在演。在一次又一次密不透风的围攻下,许多老年人便失去了辨别真相的能力,这时早已停在旁边的面包车会及时出现在病人面前,迅速将病人拉进陷阱。

${FDPageBreak}

  防托秘笈:不听、不信、不搭讪

  医托们行骗的方式都离不开一点:游说。吴饶齐说,只要病人记住,看病就应该找正规医院的正规医生,无论医托们吹得怎样天花乱坠,坚决不搭讪,不随便泄漏自己的病情,不相信所谓的“特效药”、“退休教授”、“专家”,就不会上当受骗。万一不幸遭了医托的道,应立即报警。

  专家:“医托”反映出看病难问题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胡光伟认为,医托的存在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有关。医托反映出来的是一个看病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宣传和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当一回患者,方知自身病

患者有个头痛脑热,医生能看出症结所在。那医生群体的“病”谁来看?应该是患者。要是医生不走后门而是以一名普通患者的身份去就医,就更能照见……详细>>

网曝医院乱收费引关注 律师称不能单靠行业自律

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近日关于“深圳二医院乱收费黑幕”的帖子更是引起网友的热议。经过发帖者两次曝光、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详细>>

医院挂号“黄牛”泛滥 14元专家号被卖到3000元

百姓看病难,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新医改的重大举措与改革进程格外引人注目。然而,医改政策与措施出台了不少,但是百姓……详细>>

体验预约挂号首日:部分医院预约电话无人接听

昨天(1日)是本市三级医院预约挂号全面推行的第一天,市卫生局网站公布了全市49家三级医院的预约电话。记者分兵几路,分别体验了各大医院的……详细>>

国家卫计委:将依托“组合拳”打击号贩子

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在新一轮医改取得积极成效,人民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详细>>

  • 张惠杰

  • 何金

  • 袁琳

  • 濮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