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秘诀助你远离糖尿病,赶紧学起来!

疾病科普疾病科普 / 责任编辑:张熙2025-03-25 10:15: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44字
了解血糖高与糖尿病的区别、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血糖水平。通过饮食调整、作息规律、运动建议、心理调适、用药安全和定期监测,有效降低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血糖高血糖控制糖尿病预防血糖监测饮食调整运动建议心理调适用药安全定期监测
六招秘诀助你远离糖尿病,赶紧学起来!

血糖高并不等同于糖尿病,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了解血糖升高的原因、识别症状以及及时就医是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糖高与糖尿病的区别、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血糖水平。

揭秘!血糖高和糖尿病的区别

血糖高,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超出了正常范围。不过别慌,这种升高有可能是暂时性的。就像你一次性吃了大量高糖食物,身体忙不过来代谢,血糖就会暂时“爆表”;或者突然经历重大情绪波动、外伤等应激状态,血糖也会在短时间内“噌噌”上升。

而糖尿病可就不一样了,它是一种由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糖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打个比方,糖尿病就像是身体里的“血糖调控系统”出了故障,没办法正常调节血糖了。

虽然血糖高并不直接等同于糖尿病,但它可是早期发现糖尿病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就是先出现血糖高的情况。导致血糖升高的常见因素有不少呢。饮食上,经常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血糖很容易就升高了;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胰腺炎等也可能影响血糖;还有某些药物,像糖皮质激素等,同样会使血糖上升。糖尿病还有个典型症状,就是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要是你发现自己喝水变多了,小便次数增加,老是感觉饿,但体重却在下降,那可得格外留意啦。

超实用!血糖诊断和自查方法

医学上常用的血糖检测方法有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等。空腹血糖是指至少禁食8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它能反映基础血糖水平;餐后两小时血糖则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两小时后测量的血糖,这可以了解身体对餐后血糖的控制能力。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要是你的血糖值达到了这个标准,并且还伴有“三多一少”的症状,那很可能就是得了糖尿病。

在家中,我们也可以用家用血糖仪进行初步检测。使用时,先清洁手指,然后用采血针采血,将血样滴在试纸上,等待血糖仪显示结果就可以了。不过要注意,家用血糖仪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只能作为参考。一旦发现血糖异常,比如血糖值波动较大、持续偏高或偏低等,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检查,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病情。

必看!远离糖尿病的秘诀

饮食调整

要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像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都要少吃。可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比例,比如菠菜、苹果、燕麦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控制血糖。

作息调整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尽量睡7 - 8小时,避免熬夜。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运动建议

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好办法,像散步、游泳、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每周运动5天,每天运动30分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

心理调适

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血糖,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来缓解压力。比如每天花10 - 15分钟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的练习,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用药安全

用药方面,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自行增减药量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加重病情。

定期监测

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记录血糖变化。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血糖的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血糖异常的人群来说,加强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糖尿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