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前主持人王小骞在社交平台上透露,她的11岁女儿早早被确诊为矮小症。早在幼时,早早因早产导致身高发育落后于同龄人,比同龄孩子矮了20厘米。为了帮助女儿追赶正常身高水平,王小骞夫妇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生长激素治疗、微量元素补充、规律运动和睡眠监测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女儿的身高从最初的122厘米增长到144厘米,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事件回顾
王小骞的女儿早早早产,这使得她在身高发育上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小时候就比同龄孩子矮了20厘米。明显的身高差距让王小骞夫妇忧心不已,他们果断开启了一场“身高保卫战”。
- 采用生长激素治疗,这是专业的医疗手段。
- 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保障早早身体发育所需营养。
- 让早早进行规律运动,像跳绳、跑步等。
- 对她的睡眠进行监测,确保充足休息。
经过这番努力,早早的身高从122厘米增长到了144厘米,成功缩小了与同龄人的身高差距。
矮小症的基本知识
矮小症,是常见的儿童生长障碍疾病。简单来讲,就是儿童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以下或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矮小症的常见原因有:
- 遗传因素:若父母身高不高,孩子患矮小症的几率相对较大。
- 内分泌紊乱:比如生长激素缺乏,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 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矮小症。
早期发现和干预矮小症十分重要。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特定的时间节点,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就能抓住生长的黄金时期,让孩子的身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身高。
矮小症的治疗方法
生长激素注射是医学界认可的治疗矮小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它通过补充身体缺乏的生长激素,刺激骨骼生长,从而达到增高的效果。不过,生长激素治疗并非唯一方法,还需配合其他辅助治疗:
- 均衡饮食:每天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肉等;还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水果。
- 充足睡眠:孩子每天应保证9 - 1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因为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旺盛。
- 适量运动:推荐跳绳、篮球、游泳等运动,每周运动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家庭支持与耐心配合
在矮小症的治疗过程中,家庭成员的支持与耐心配合起着关键作用。有这样一个家庭,孩子被确诊矮小症后,父母没有焦虑抱怨,而是积极鼓励孩子。
- 运动方面:每天和孩子一起制定运动计划,陪着孩子跳绳、跑步。
- 饮食方面:精心搭配食物,保证孩子营养均衡。
- 心理方面:当孩子因为治疗感到沮丧时,父母耐心安慰,给予孩子信心。
与孩子沟通时,要采用温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也很重要,比如一起参加户外活动、看电影等,让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
王小骞女儿的案例提醒我们要关注儿童生长发育问题,当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科学干预措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