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春暖花开,花粉、柳絮漫天飞,不少人又开始“鼻涕眼泪一把抓”。但你知道吗?同样是鼻塞、流涕,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在“捣乱”,也可能是鼻窦炎在“作祟”——这两种病症状相似,却常被混为一谈,结果要么用错药耽误治疗,要么把鼻窦炎当成过敏硬扛,最后拖成慢性炎症。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怎么分清这对“鼻部冤家”,对症处理不踩坑!
鼻塞流涕分不清?一文教你揪出过敏性鼻炎VS鼻窦炎的“真面目”
很多人觉得“鼻子不舒服就是过敏”,但其实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的核心症状、发作规律大不相同,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差别。
先看“症状暗号”:一个“来得快”,一个“拖得久”
- 过敏性鼻炎:像“开关”一样突然发作
阵发性鼻痒:鼻子里像有小虫子爬,忍不住想揉;
清水样鼻涕:鼻涕透明、稀薄,有时会不自觉“流下来”;
连续打喷嚏:一次能打十几个,尤其早上或接触花粉、尘螨后;
眼痒流泪:常伴眼睛、耳朵甚至喉咙痒。
关键特点:季节性明显(比如春秋花粉季加重)或“环境依赖”(换个干净房间就缓解),症状一阵一阵的,来得快去得也快。 - 鼻窦炎:像“持久战”一样持续折磨
持续性鼻塞:鼻子堵得厉害,单侧或双侧,躺着更严重;
脓性鼻涕:鼻涕黄色、绿色或灰色,黏稠;
面部胀痛+头痛:额头、脸颊或眼眶周围有压迫感,低头、弯腰时加重;
嗅觉减退:闻东西越来越模糊,甚至完全闻不到味。
关键特点:感冒后“迁延不愈”——如果感冒10天以上,鼻塞流涕不仅没好,反而鼻涕变脓、头痛加重,就要警惕鼻窦炎了。
再看“病因根源”:一个是“过敏反应”,一个是“感染炎症”
过敏性鼻炎本质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当花粉、尘螨、宠物毛等过敏原进入鼻腔,身体会释放大量IgE抗体,触发鼻黏膜“炎性水肿”。
鼻窦炎则是“引流障碍”惹的祸:感冒、过敏等导致鼻腔黏膜肿胀,鼻窦开口被堵住,黏液滞留,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别忘了“危险信号”:这些伴随症状要警惕
- 过敏性鼻炎:很少发烧,主要是局部过敏反应。
- 鼻窦炎:急性期可能发烧、乏力,如果出现视力模糊、眼球突出、剧烈头痛(尤其晨起加重),可能是感染扩散,必须立刻就医!
别再乱用药!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的诊断+治疗攻略来了
分不清病就乱用药?比如把鼻窦炎当过敏吃抗组胺药,或把过敏当鼻窦炎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伤身。正确的做法是:先诊断清楚,再对症治疗。
第一步:精准诊断,这两项检查少不了
- 怀疑过敏性鼻炎?查过敏原!
-
皮肤点刺试验:在前臂滴少量过敏原液,用针轻刺皮肤,15分钟看是否红肿,能快速找出过敏原(花粉、尘螨等)。
-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抽血查体内针对特定过敏原的抗体,适合皮肤敏感或正在用药的人。
-
- 怀疑鼻窦炎?做影像+内镜!
-
鼻窦CT:能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或积液。
- 鼻内镜检查:直接观察鼻腔内脓性分泌物或结构异常。
-
第二步:对症治疗,“下药”才有效
- 过敏性鼻炎:“避+控”双管齐下
避:躲开过敏原是基础-
花粉季出门戴口罩,回家清洗口鼻;
- 尘螨过敏者定期高温清洗床品;
- 宠物过敏者限制宠物活动区域。
控:药物缓解症状
- 抗组胺药:缓解鼻痒、打喷嚏(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 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水肿(如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鼻喷剂);
- 严重者可考虑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需长期坚持。
-
- 鼻窦炎:“抗感染+促引流”结合
抗感染:针对细菌用抗生素-
急性鼻窦炎: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需足疗程使用;
- 慢性鼻窦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促引流:帮黏液“排出去”
- 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冲走脓涕和细菌;
- 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稀释黏稠鼻涕。
-
日常管理:这些细节能少受罪
- 共同注意事项:远离香烟、油烟、雾霾等刺激物。
- 过敏性鼻炎: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除螨。
- 鼻窦炎:避免用力擤鼻,可用热毛巾敷鼻根促进血液循环。
反复发作太折磨?预防复发+紧急应对的实用指南
预防复发:把“敌人”扼杀在摇篮里
- 过敏性鼻炎:提前“武装”鼻子
-
季节前用药:花粉季前2周开始使用鼻喷激素;
- 坚持脱敏治疗:长期治疗可减少发作频率。
-
- 鼻窦炎:预防感冒迁延
-
感冒及时处理:鼻塞时及时冲洗;
-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
-
紧急情况:出现这些症状,立刻去急诊!
鼻窦炎若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改变、高烧不退,需紧急就医!居家可冷敷缓解疼痛,但避免热敷。
药物使用:这些“细节”决定效果
- 鼻喷激素正确用法:
直立站位,喷嘴朝向鼻翼外侧,喷后正常呼吸。需坚持使用2-4周起效。 - 抗生素使用原则:
仅用于细菌性鼻窦炎,足疗程使用,勿擅自停药。
春天鼻子不舒服的你,现在能分清是过敏性鼻炎还是鼻窦炎了吗?记住: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反应”,鼻窦炎是“感染炎症”,症状、治疗、预防都不一样。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才能对症治疗,享受舒适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