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中药龙头企业片仔癀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1.93%和20.74%,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28.82%,终结十年增长神话。核心产品片仔癀锭剂官方定价760元/粒,市场却出现严重价格倒挂,电商平台低至580元,临期产品350元,渠道库存达57.24亿元,二手平台转让量激增300%。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其商业模式失效及多重危机的显现。
价格倒挂:市场逻辑为何失灵?
片仔癀锭剂价格倒挂现象严重,背后是终端动销停滞、渠道库存危机和投资属性破灭等因素。其保质期仅3年,囤货者急于抛售,形成“越临近过期越难出手”的恶性循环。经销商为消化库存低价甩卖,官方指导价与市场价严重脱节,陷入“价格越压越低,销量越卖越少”的困境。过去十年,片仔癀被包装为“硬通货”,如今消费理性回归,投机需求骤降。原料成本失控,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65万元/公斤飙升至2025年170万元/公斤,麝香十年涨幅超300%,毛利率从78.79%暴跌至61.11%。2024年7月被移出福建省医保目录后,患者需全额自费,刚需群体大幅流失。电商平台“降价促销”与二手平台“抛售潮”双重压力,反映消费者对高价低效产品信任崩塌。
疗效存疑:临床证据缺失几何?
片仔癀疗效存在争议。它宣称用于“热毒血瘀”型肝病,但缺乏针对脂肪肝等非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证据,权威肝病专家指出仅对特定肝炎有效,却长期被误用为“万能护肝药”。其含天然麝香、牛黄等成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毒性累积,说明书却未明确标注适用人群及禁忌症。企业长期将其包装为“预防性保健药品”,鼓吹“护肝养生”概念,导致消费者忽视正规肝病筛查,延误治疗。而且它未完成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疗效,与现代循证医学标准差距显著。消费者因高价与低效落差,转向科学护肝产品,倒逼行业回归药品本质价值。
经营困境:多重压力如何叠加?
片仔癀陷入成本 - 价格悖论。原料成本上涨迫使企业维持高价,但高价抑制真实需求,形成“成本推高价格—价格抑制销量—利润下滑—成本压力加剧”的恶性循环。虽储备70%原料库存,毛利率仍受挤压,成本转嫁能力丧失。医保退出切断刚需市场,年轻群体转向低价仿制药;食药监部门对中药“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监管趋严,倒逼企业补足临床试验短板。它过度依赖“奢侈品中药”人设,忽视肝病治疗核心场景,导致专业医疗市场与消费市场双向流失。
破局之路:企业与消费者如何行动?
企业应回归药品本质,聚焦肝病治疗核心适应症,开展高质量临床试验,明确疗效边界,重构医学证据体系。调整价格策略,建立基于成本与疗效的动态定价模型,剥离“投资品”标签,降低终端售价以激活真实需求。进行渠道改革,清理库存积压,与公立医院合作推广,恢复药品在肝病诊疗中的合理使用。消费者要接受理性用药教育,明白“药品≠保健品”,肝病需经医生诊断后针对性用药,避免盲目囤积。要求企业公开配方比例、毒性成分含量及潜在风险,推动药品说明书规范化。行业监管要对中药循证医学强制要求,将临床试验数据作为医保准入、价格审批的必要条件,淘汰缺乏证据支撑的“神药”概念,打击虚假宣传,维护药品信息真实性。
片仔癀困境提醒我们,药品价值应回归疗效与安全,消费者选药要重循证,药企应以临床需求推动中药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