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双十一”购物节期间,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急诊科连续接诊多名因直播带货过度用声导致急症的电商主播。25岁女主播小兰在直播间持续高声吆喝促销时,突发剧烈胸痛倒地,确诊为肺泡破裂引发的纵隔气肿。近一周已有7例同类病例,均为电商主播。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职业用声安全的关注,医院也发布了《职业用声者健康防护指南》。
过度发声为何会导致肺气压伤?有啥表现?
持续高声喊叫或屏气发力时,胸腔内压可达40 - 60mmHg,而正常呼吸仅5 - 10mmHg。若肺部存在先天性肺大疱或炎症脆弱区,肺泡就像气球般容易破裂。破裂肺泡释放的气体通过支气管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向纵隔扩散,压迫心脏与大血管,严重时沿颈部筋膜扩散形成颈部皮下气肿。初期患者会有突发性尖锐胸痛、呼吸不畅、颈部肿胀感;中度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心悸;重度病例可因气管受压导致窒息,或气体进入心包引发心律失常。胸部CT可见纵隔内气体积聚,表现为“支气管源性纵隔气肿”典型树芽征,部分合并气胸需胸腔闭式引流。轻症患者绝对卧床、吸氧促进气体吸收,重症需放置纵隔引流管,小兰通过保守治疗7天后康复。体型瘦高者、哮喘/慢阻肺患者、举重运动员等为高危群体。
电商主播为何成肺气压伤高发职业?
直播话筒增益不足时,主播需以80 - 90分贝持续发声,远超正常对话50分贝的安全阈值。12小时连续直播导致声带疲劳,喉部肌肉痉挛加剧肺内压波动,部分主播刻意提高音调,使声门闭合压力增加30%以上。直播间空调直吹导致咽喉黏膜干燥,降低声带弹性,增加肺部压力传导风险。而且85%中小主播使用手机原声录音,未配备防喷麦或降噪设备,被迫加大用声强度。仅12%从业者知晓“腹式呼吸”发声技巧,多数依赖胸式呼吸加重肺部压力。部分平台设置“声量奖励”机制,变相鼓励主播提高音量。
主播如何科学发声,守护肺部健康?
主播可采用“丹田发声法”,通过横膈膜控制气息,使声带振动频率从高频转为中频,降低肺内压峰值。配备指向性电容麦,将灵敏度调至 - 40dB,保持距离口腔15 - 20厘米。每小时设置3次3分钟禁声期,用文字弹幕或背景音乐过渡,配合吞咽动作促进喉部血液循环。在直播间设置胸痛预警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变异性和呼吸频率,异常时自动触发休息提示。出现胸痛时立即停止发声,采取半坐位减少胸腔压力,使用冰敷缓解喉部肿胀,携带便携式血氧仪监测SpO2变化。每周进行2次30分钟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每日晨起做“唇齿闭合式微笑”训练提升喉部肌肉耐力。
高风险人群怎样针对性防护?
教师采用“分段教学法”,每45分钟切换至多媒体授课降低用声强度,课间进行颈部热敷缓解肌肉紧张。健身教练使用无线麦克风系统指挥训练,避免因距离学员过远而提高喊话音量。哮喘患者在使用吸入剂前进行30秒缓慢呼气,防止气道痉挛诱发肺泡破裂。校园禁止在课间、运动会等场景进行超过5分钟的持续喊叫,声乐课增设肺功能监测环节。举重训练时采用“呼气发声法”替代憋气发力,降低胸腔内压峰值。每日记录嗓音嘶哑持续时间、吞咽痛感强度、晨起胸闷频率,三项指标连续超标需就医。卧室保持40% - 60%湿度,避免干燥空气加剧咽喉黏膜脆性。
此次事件揭示职业用声健康盲区,建立科学发声与防护体系,可避免用声过度成职业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