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被称为“万恶之邪”“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人体的湿气过重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很多时候出现发烧不退的症状,持续反复,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吃药、打针、输液,高烧就是不退,这时候就可能是你体内的湿气在作怪。
据统计,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如肥胖、水肿、腹胀、湿疹、皮炎、痤疮、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增多瘙痒等。最严重的是:湿气可能引起顽固性肥胖,这种肥胖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身上的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因此,去除体内湿气,刻不容缓!
减湿去湿从生活方式着手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
第3招:避开湿气的环境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当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借助电器进行除湿。
养脾胃是祛湿治本之道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一款食疗袪湿的方子,以红豆、薏米为主,几千年来百试百灵,留传至今,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受湿气所害的人们。
此配方的精妙之处在于:配红豆的薏米要通过细火炒制,薏米性寒必须使用炒过的薏米来减轻寒性,否则会伤脾。更必须铺以红枣、枸杞、荞麦、葛根,滋补脾胃、相辅相成,再加上冰糖可入肺、脾经,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这样食用,才能发挥真正的效果。
由于湿气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余的湿气之后,还得养脾胃。在祛除湿气之后,可以用“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煲汤,有健脾养胃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式,达到健脾祛湿的功效。如用淮山、茯苓、薏米煲汤。这是夏季常用的健脾祛湿汤方。
湿气常常潜伏在我们的体内。如果在阴湿天气时身体出现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说明你身体内的湿气太重了,需要及时祛除。
(责任编辑:张晓萌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保健 健康 祛湿
-
聚焦慢病管理 助力健康中国 2021-2022年度人民健康之星推荐活动深耕连锁战略合作
-
10月20日,“首届中国OTC大会暨中国中医药促进大会”期间,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以岭药业公益支持、老百姓大药房、一心堂药业、漱玉平……详细>>
-
北京健康白皮书:慢性咽炎成白领常见病,慢性咽炎怎么预防护理?
-
近日发布,颈椎病、超重/肥胖、龋齿、慢性咽炎等成为北京白领的常见病症。详细>>
-
[4-16]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糖尿病健康讲座
-
家庭医生在线健康讲座讯 2014年4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将安排糖尿病健康讲座,欢迎各位糖友前往收听,健康讲座具体安排如下。详细>>
-
[6.7]报名参加中山六院讲座:“拯救”肠道健康 防范癌前病变
-
中山六院开展 “拯救”肠道健康,防范癌前病变的名医大讲堂活动,欢迎广大市民预约参加!详细>>
-
41位权威专家在线解析、问诊罕见病 阿里健康“让爱不罕见”在线问医活动上线
-
成骨不全症、多发性硬化、线粒体病、朴啉病……一个个生僻陌生的疾病名称,背后是五花八门的患病症状,以及无数与病魔纠缠抗争的患者。据不完全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