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正值壮年却患上白内障 原来竟是甲减惹的祸

2015-09-14 16:57:33      家庭医生在线

大家都知道,眼睛出了问题自然要看眼科,可39岁的李女士在医院查出白内障,医生却让她去内分泌科看病,原来她得的白内障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导致的晶状体钙化。

李女士家住汉口常青花园,上个月开始,她感觉视力明显下降,被确诊为白内障。主治的眼科医生建议她看内分泌科门诊。她一边抱怨一边疑惑不解,自己明明眼睛有问题,为什么要去内分泌科?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详细检查后发现,李女士的白内障病因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少,血钙低,晶状体钙化所致。血钙持续降低,可致神经肌肉激惹和精神异常。专家介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是指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部分病人以白内障为首发症状,临床容易被误诊为眼科疾病而延误治疗。

中年女性甲减患病率高于男性十倍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身体对其他荷尔蒙的敏感性,作用十分重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甲减,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近年来又有增高趋势。内分泌科医生表示,除糖尿病外,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甲状腺激素过多则会出现甲亢”。甲减更“喜欢”缠上中年女性,甲减患病率比男性高10倍以上,且集中于某些年龄段。甲减以女性更为多见,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记忆力减退肌肉酸痛、月经紊乱、浮肿、体重增加、易疲劳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不是有甲减的可能。甲减症状隐匿且发展缓慢,不具有特异性,患者自行识别比较困难,很容易延误诊断。甲状腺肿瘤平时毫无症状,等到转移到其他部位才会显现出来,最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疲劳懒散是甲减的最强信号

甲状腺是位于人体颈部甲状软骨上的一个蝶形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至关重要。医生常用这样的比喻来评价甲状腺——人体发动机。要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不足,就会导致代谢率的降低,整个人从肉体到精神都会倦怠。因此,疲劳懒散是甲减的最强信号,甲减容易导致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等症状,往往会让人感觉没劲。甲状腺激素减低也可能影响情绪,甚至导致抑郁。然而,由于大众对甲状腺疾病缺乏认知,很多人在出现情绪低落时,想不到罪魁祸首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另外,皮肤功能由包括甲状腺激素在内的多种激素控制,产生油脂的皮肤腺体受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皮肤厚度也取决于甲状腺功能。因此甲减会导致皮肤摸上去又冷又干,严重时发黄或苍白,有些患者皮肤极度干燥以至于不出汗。甲减会令头发干枯无光泽,并扰乱头发的生长周期,可能导致脱发,有些甲减患者甚至会掉眉毛。

各种“肿胀不通”是甲减的提示信号

门诊中发现,甲减病人会有各种“肿胀”,这也是甲减的重要提示信号。甲减患者基础代谢率偏低,能量消耗减少,身体更容易发胖,减肥难度更大;另外,由于个体运动量不同,一些患者也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这时最好到医院查查甲状腺。众所周知,眼球凸出是甲亢的一个高发症状,而甲减患者则出现眼部周围肿胀,俗称“泡泡眼”。甲减患者可能会出现脚踝肿胀,肌肉关节疼痛,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小腿肌肉也会出现酸痛。另外,甲减会削弱消化道功能,减慢肠道运动,容易导致大便干结及排便不畅,进而出现便秘。

患上“甲减”别盲目补碘

“先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甲减再对症治疗。”内分泌科专家介绍,尽管按道理来说,甲减是应该补碘,但找不出原因引起的特发性甲减,正常饮食即可。而且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再缺碘,不支持甲减病人为了提升甲状腺功能而多吃海带补碘。另外,甲减的原因不一样,还是需要医生指导碘是该多加还是少加。

(责任编辑:林宗可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已婚男子乳房增大性别存疑 男性乳房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都是有老婆的人了,突然被发现男性性别身份存疑,36岁的马先生近日遭遇意外烦恼。昨日,武汉市某医院甲乳外科接诊了这位身高1.80米的帅哥马……详细>>

经常犯困的8大原因 可能患有多种疾病

德国《焦点在线》网站日前总结了人们经常犯困的8大原因,总打不起精神的小伙伴们不妨看看。经常犯困的8大原因:一、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甲状……详细>>

来自中山眼科中心的智能机器人 诊病准确率高达90%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极大推动医学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为解决医疗资源紧缺提供新思路。据家庭医生在线了解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临床医……详细>>

上海不缺碘 并将启动新一轮居民碘营养检测

媒体日前报道,旨在预防大脖子病的加碘盐,反而导致居民碘过量。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专家。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李善国表示,上海地区近日将启动新……详细>>

浙江发布健康蓝皮书 甲状腺癌等肿瘤发病率上升明显

昨天下午,《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技术报告》(2012年卷)正式以蓝皮书形式向社会发布。“蓝皮书”内容涉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详细>>

  • 邹玉平

  • 吕林

  • 苏鹏

  • 杨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