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明星奇闻 > 正文

麦螺食用10分钟变成植物人 日常如何辨别麦螺

2014-07-19 09:12:18      家庭医生在线

健康新闻综合 有些食物虽然美味,却是“餐桌杀手”。近日一则“福建阿婆吃下六两麦螺 十分钟后中毒成植物人”的消息引起关注。据媒体报道,6月20日福建罗源58岁的陈依姆在食用6两麦螺后出现中毒症状,至今仍然躺在当地医院ICU病房内,处于昏迷状态,医生称其颅脑长时间缺氧,很可能成为植物人。

“麦螺”究竟有何来头?

据悉,麦螺学名织纹螺,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虽然只有指甲盖的大小,毒性威力却不容小觑。食用后5分钟,就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最长的潜伏期也仅仅4个小时。福建罗源的陈女士就是在食用织纹螺十分钟后便出现了上述症状,在送至医院半个小时后,进入昏迷状态,手脚皮肤开始发黑。

专家介绍,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是一种有毒生物,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织纹螺本身无毒,但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或者其他有毒物质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毒性大增。

由于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因食用织纹螺而中毒死亡的事件,2012年7月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通知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麦螺”毒性如何产生

织纹螺本身并没有毒性,它那致命的毒性是从生长环境中获得的。织纹螺有没有毒性取决于它所吃过的食物,正因为如此,赤潮被普遍认为是螺“中毒”的罪魁祸首。

贝类生物大多是吃了有毒的藻类植物,使毒素在体内富集,从而成为有毒的生物。织纹螺吃岩石上有毒藻类的时候,实际就是毒性逐渐聚集的过程。像塔玛亚历山大藻、盐多加藻这些附着在岩石上的微生藻类,恰恰是有毒藻类。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赤潮是催生大面积有毒螺类的重要条件,不过这主要是基于发生有毒赤潮的前提之下。赤潮是大量浮游生物聚集所致,这个环境一旦成为有毒生物的聚集地,就有可能出现大面积有毒织纹螺。

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石房蛤毒素”毒性大增。经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0.9毫克,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致人丧命。

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往年福建省的其它地区就有发生过织纹螺中毒的事件,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禁止销售经营织纹螺。

如何辨别织纹螺

织纹螺个头较小,从外表看,织纹螺形似圆锥体,大小与指甲盖相仿,盘旋8层,基部收缩。它的尾部较尖,壳较厚,螺体细长,长度在1厘米~2厘米之间,宽度在0.5厘米~1厘米之间,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织纹螺还有个显著的特点,螺口对着自己,可看到它的螺纹是逆时针旋转的。

“目前麦螺毒素还没有特效药,所以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吃麦螺。”一旦有人误食有毒麦螺中毒,只能赶紧送医院急救,让医院采用催吐、洗胃、导泻、利尿等来促进毒素的排泄。

延伸阅读:为什么有的人吃了麦螺没事?

因为水域、季节的不同,织纹螺所吃的藻类有可能有毒,也可能没毒,而含毒量也不相同。这就解释了,有的人吃织纹螺产生中毒,而有的人却没有中毒。

所以还是特别要提醒大家,织纹螺不仅春夏不能吃,在其他季节也是有毒不能食用的。如果要吃,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责任编辑:家庭医生在线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马来西亚登革热死亡人数达百人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廖中莱日前说,今年年初以来,马来西亚已报告登革热病例31375例,其中死亡人数达100人。详细>>

首次从结构上揭示帕金森病的关键组分的毒性产生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观察到与帕金森病相关的毒性蛋白聚集物如何破坏健康的神经元的细胞膜,导致它们的细胞壁出……详细>>

小伙连续加班熬夜后头晕目眩原是病毒性脑炎 何为病毒性脑炎?

加班族小丁由于年底连续加班熬夜,累得“感冒”,服药后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头晕目眩站立都成问题。家人见此情景,赶紧将他送往汉阳医院,经头……详细>>

一盘蚊香的毒性等同137支香烟!

蚊香对人体有害,一盘蚊香的毒性等同137支香烟!近日,蚊香有毒说引起广大市民广泛关注,新桥医院、西南医院等市内多家医院门诊部、呼吸科每……详细>>

这些药不避光或变毒药 快看看是哪些药物!

当下,罹患各种疾病的人不在少数。为了治疗疾病,延缓病情发展,患病人群都需要定期服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可以说是救命药,因此很多患者都将其放……详细>>

  • 毕筱刚

  • 李旭

  • 覃小兰

  • 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