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炎药物三大痛点:价格、报销、审批

作者: 家医大健康
2015-07-28
肝炎,肝炎药物,肝炎用药原则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即将到来之际,日前,在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201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大会”上,专家学者将目光再次聚焦于肝病领域相关问题。肝炎药物仍没有实现医保全覆盖、部分药物价格昂贵、新药审批缓慢等药物可及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上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此外,疫苗接种率有待提高、社会对肝病认知率不高所导致的歧视现象仍严重存在。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目前,中国有90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760万丙肝病毒携带者。近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肝、戊肝发病率逐年上升。形势严峻,肝病领域现存的诸多难题亟待解决。药物可及性差是肝病领域的最大难题之一。即部分药物尚未纳入医保、医保实际报销存在障碍、部分药物价格仍然昂贵、部分新药审批缓慢难以上市。

对于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在治疗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立即停用已知或可疑的药物。

2、注意饮食,多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忌油腻,适当补充糖,但不能因过量诱发肝源性糖尿病,肝损害轻者可给予高蛋白饮食,重者限制蛋白摄入,总热量勿过剩,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脂肪肝。

3、一般治疗同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急性肝病,如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予还原性谷胱甘肽、甘利欣等保肝药物。

4、根据所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选择相应解毒剂,如扑热息痛过量,可予乙酰半胱氨酸;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6静脉点滴。

5、对于国民、黄疸较深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待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

6、胆汁淤积型患者,有报道应用苯巴比妥治疗,能使黄疸消退,为防止可能造成的药物蓄积,应从小剂量开始。

7、服用超量药物导致急性中毒,可以洗胃、大量输液、血液透析等,并发肝衰竭按暴发性肝炎的原则处理。

肝炎患者服用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因为肝炎的病理变化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动态的,而药物的治疗作用也有不同的侧重面,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用药要有计划,坚持疗程。急性肝炎的整个病程一般约为2~3个月,慢性肝炎则更长些,所以用药应坚持完成规定的疗程,没有特殊情况,不宜频繁换药。当然,根据病情,适当增减药物或调整药量是完全必要的。

服药应少而精。目前治疗肝炎的药物品种繁多,若不加以选择,盲目过多用药,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肝炎恢复。

避免服用有损害肝脏的药物。氨基比林、消炎痛、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安宁等镇静安眠药,抗精神药中的氨丙嗪等,抗感染药中的磺胺类、呋喃类、红霉素、四环素等,均对肝脏有损害,在临床上应注意,尽量少服或避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