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月经周期病类(TM1)Unspecified Menstruation cycle disorders (TM1)
编码SB8Z
关键词
索引词Menstruation cycle disorders (TM1)、未特指的月经周期病类(TM1)、月经周期病类(TM1)
未特指的月经周期出血疾患(GA2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排除性诊断:通过系统性评估排除所有已定义的月经周期异常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等)后确认。
-
必须条件:
- 月经周期异常:连续3个月经周期出现以下至少1项:
- 周期频率异常(<21天或>35天)
- 经期持续时间异常(<3天或>7天)
- 出血量异常(单周期使用卫生巾>20片或出现贫血症状)
- 无器质性病变:
- 妇科超声显示子宫及附件结构正常(子宫内膜厚度<12mm,无占位性病变)。
- 宫颈涂片(TCT)及HPV检测无异常。
- 月经周期异常:连续3个月经周期出现以下至少1项:
-
支持条件:
- 内分泌异常:
- 血清FSH/LH比值>2或<0.6(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异常)。
- 黄体中期孕酮<10 ng/mL(黄体功能不足)。
- 伴随症状:
- 非周期性腹痛(需排除盆腔炎症)。
- 基础体温曲线显示无排卵或黄体期缩短(<11天)。
-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且至少1项支持条件可临床诊断。
- 内分泌异常: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核心检查 │
├─────────────┬───────────┤
│ 激素检测 │ 影像学检查 │
│ - FSH/LH/E2/P │ - 盆腔超声 │
│ - 甲状腺功能 │ - 宫腔镜(可选)│
├─────────────┼───────────┤
│ 血液学检查 │ 功能评估 │
│ - 血常规 │ - 基础体温监测│
│ - 凝血功能 │ - 子宫内膜活检│
└─────────────┴───────────┘ -
判断逻辑:
- 激素检测:
- FSH>10 IU/L且LH<5 IU/L提示卵巢功能减退。
- 孕酮<3 ng/mL(卵泡期)提示无排卵。
- 超声检查:
- 子宫内膜厚度>15mm需排除内膜增生或息肉。
- 卵巢多囊样改变(PCOM)需结合激素判断是否为PCOS。
- 基础体温监测:
- 单相体温曲线(无排卵)支持功能性出血诊断。
- 凝血功能:
- APTT延长或血小板<100×10^9/L提示需血液科会诊。
- 激素检测: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FSH | 卵泡期3-10 IU/L | >10 IU/L:卵巢储备下降;<3 IU/L: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
LH | 卵泡期2-10 IU/L | LH/FSH≥2:多囊卵巢综合征;<2 IU/L:垂体功能抑制 |
雌二醇(E2) | 卵泡期20-150 pg/mL | >200 pg/mL:卵泡早熟或肿瘤;<20 pg/mL:卵巢功能衰竭 |
孕酮(P) | 黄体期>10 ng/mL | <3 ng/mL(黄体中期):黄体功能不全;>25 ng/mL:妊娠或黄体囊肿 |
血红蛋白 | 女性≥120 g/L | <110 g/L:贫血(需评估失血量),<80 g/L需紧急干预 |
TSH | 0.5-4.5 mIU/L | >4.5 mIU/L:亚临床甲减;<0.5 mIU/L:甲亢可能 |
异常处理建议:
- 血红蛋白<110 g/L: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300 mg bid),3个月后复查。
- APTT延长:排查von Willebrand病(建议检测vWF抗原及活性)。
- TSH异常:转诊内分泌科评估甲状腺功能。
四、总结
- 诊断核心: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结合月经异常表现及内分泌检测结果。
- 关键检查:激素水平动态监测(需在月经第2-4天及黄体中期采样)+ 超声影像学评估。
- 治疗原则:以调整月经周期为目标(如周期性孕激素治疗),同时纠正贫血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
FIGO《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ICD-11官方分类说明(2023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