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企图Suicide attempt

更新时间:2025-06-18 22:37:13
编码MB23.R

关键词

索引词Suicide attempt、自杀企图
缩写SA
别名试图自杀、自杀未遂、尝试自杀

自杀企图(MB23.R)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的自杀行为
      • 实施具有致死性的自残行为(如药物过量、锐器自伤、高处坠落等)。
      • 行为发生时存在明确的死亡意图(需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确认,如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C-SSRS)。
    • 致死意图的证据
      • 自杀前准备行为(遗书、工具准备)或直接表达死亡意愿(如"不想活了")。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精神疾病共病
      • 符合抑郁障碍(ICD-11:6A70-6A7Z)、双相障碍(6A60-6A6Z)或边缘型人格障碍(6D10)的诊断标准。
    • 急性诱发事件
      • 48小时内经历重大丧失事件(如关系破裂、失业)或躯体疾病恶化。
    • 行为预警特征
      • 从非自杀性自伤(NSSI)转为高危方法,或出现"平静期"情感解离状态。
  3. 阈值标准

    • 同时满足必须条件两项即可确诊。
    • 若无明确行为证据,需满足:
      • 精神疾病共病 + 至少两项支持条件 + 自杀风险评估工具(如SAD PERSONS量表)≥8分。

二、辅助检查

  1. 风险评估工具

    • C-SSRS量表
      • 判断逻辑:量化自杀意念频率/强度及行为特征,≥4分提示高危(0-5分制)。
    • 贝克绝望量表(BHS)
      • 判断逻辑:评估绝望感程度,>9分与自杀企图强相关(满分20分)。
  2. 精神科专科检查

    • 认知功能评估
      • 异常意义:注意力/决断力显著减退(MMSE<24分)提示执行功能受损,增加冲动风险。
    • 人格障碍筛查
      • 判断逻辑:SCID-II评估边缘型人格特征,情感不稳定+认同紊乱构成慢性风险。
  3. 神经影像学检查

    • fMRI(研究性)
      • 异常意义:前额叶皮层活动抑制+杏仁核过度激活,提示情绪调节网络异常(需结合临床)。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

    • CRP升高(>3 mg/L):
      •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可能反映HPA轴失调(与慢性应激相关)。
    • IL-6水平升高
      • 提示神经炎症状态,与绝望感严重程度正相关(证据等级B)。
  2. 神经递质代谢物

    • 脑脊液5-HIAA降低
      • 5-HT代谢异常标志,与冲动性自杀行为相关(敏感性60%,特异性80%)。
  3. 内分泌检查

    • 皮质醇节律紊乱
      • 晨间皮质醇>550 nmol/L或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提示HPA轴功能失调。
  4. 遗传筛查

    • 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
      • Met等位基因携带者应激反应增强,自杀风险升高1.8倍(需结合家族史)。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明确自杀行为+致死意图的直接证据,辅以标准化评估工具。
  • 辅助检查重点
    • 风险评估量表(C-SSRS/BHS)量化危险等级。
    • 精神检查识别共病(抑郁/人格障碍)。
  • 实验室价值
    • 炎症/内分泌指标提供生物学佐证,但不可单独用于诊断
    • 遗传/神经递质检测限于研究场景,临床需谨慎解读。

参考文献
WHO《ICD-11精神行为障碍临床指南》
《自杀预防:临床干预科学》(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自杀行为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共识》(Molecular Psychia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