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Unspecified 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

更新时间:2025-06-18 19:30:24
编码7A6Z

关键词

索引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未特指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睡眠-觉醒周期障碍、昼夜节律紊乱、睡眠节律问题、睡眠觉醒节律障碍NOS、超24小时综合征、昼夜节律颠倒、睡眠节律颠倒、睡眠-觉醒周期颠倒、家族性睡眠相位提前综合征
缩写SW-CRD、SWCRD
别名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睡眠节律障碍、睡眠-觉醒障碍、昼夜节律失调、生物钟紊乱、睡眠时相障碍

未特指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7A6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1. 核心确诊依据
    • 连续≥3个月的睡眠日志 + 行动记录仪显示睡眠-觉醒时间表持续紊乱(睡眠潜伏期>30分钟/觉醒次数≥3次/夜/睡眠效率<85%),且不符合其他特定亚型(时差型/时相延迟型等)特征。

必须条件

  1. 核心症状组合
    •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和/或日间过度嗜睡(Epworth评分≥10)
    • 症状导致显著社会功能损害(工作/学业效率下降≥30%)
  2. 节律紊乱特征
    • 主睡眠期在24小时内无规律漂移(非渐进性延迟模式)
    • 症状无法用其他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或物质滥用解释

支持条件

  1. 生物标志物异常(满足任意1项):
    • 暗光褪黑素起始(DLMO)相位偏移≥2小时(目标vs实测)
    • 核心体温节律振幅降低>0.3℃或相位异常
  2. 多导睡眠图特征
    • 睡眠效率<85%且睡眠分期比例紊乱(REM占比<20%或>25%)
  3. 基因易感性
    • CLOCK基因3111T/C或PER3 VNTR多态性阳性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核心确诊检查] --> B[睡眠日志记录≥7天] A --> C[行动记录仪监测≥7天] D[生物节律评估] --> E[暗光褪黑素起始检测-DLMO] D --> F[核心体温节律监测] G[睡眠结构分析] --> H[多导睡眠图-PSG] G --> I[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J[鉴别诊断检查] --> K[精神量表评估-HAMD/HAMA] J --> L[神经影像学-MRI]

判断逻辑 检查项目 判断逻辑 关联性
睡眠日志 计算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床上时间×100%):<85%提示节律紊乱 需与行动记录仪数据交叉验证
行动记录仪 活动-休息模式分析:IS<0.67(节律紊乱指数)或IV>0.28(日内变异性)为异常 金标准组成部分
DLMO 褪黑素分泌起始时间较目标就寝时间偏移≥2小时→支持相位错位 与基因检测联合解释个体差异
PSG 睡眠分期紊乱(N3<15%或REM>25%)+微觉醒指数>15次/小时→提示稳态调节失衡 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等共病
MSLT 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且睡眠始发REM≤1次→确认过度嗜睡非发作性睡病所致 鉴别诊断核心依据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关键指标解读 检测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唾液褪黑素 DLMO时间:21:00-23:00 偏移≥2小时→提示光同步功能障碍 强化光照疗法定时给药
核心体温 振幅:0.5-1.0℃ 振幅<0.3℃→SCN调节功能衰退 结合年龄评估神经退行风险
血清皮质醇 08:00:5-25 μg/dL 夜间(02:00)水平>1.8 μg/dL→HPA轴节律紊乱 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应激
PSG睡眠效率 >85% <75%→需排查共病(疼痛/焦虑) 共病治疗优先于节律干预
PER3基因 5/5基因型 4/4基因型→时相延迟倾向;5/5基因型→时相前移倾向 个性化制定作息方案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睡眠日志+行动记录仪确认节律紊乱模式 → 排除特定亚型 → DLMO/体温监测量化相位偏移
  2. 鉴别重点:MSLT排除发作性睡病;PSG排除呼吸相关障碍;精神量表区分原发/继发病因
  3. 干预靶点
    • 相位偏移>2小时→定时强光疗法(5000 lux)
    • 褪黑素分泌延迟→睡前3小时给予0.5mg缓释褪黑素
    • 基因易感性阳性→基因型指导光照/药物时间窗

参考文献

  1. ICSD-3(2023修订版)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诊断标准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诊疗指南》(2024)
  3. Sack RL, et al.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Part I. Sleep Med Rev. 2022